胡植柱,1992年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玉壺鎮——一個遠近聞名的僑鄉。作為歸僑青年,他的人生軌跡跨越山海:年少赴意闖蕩,成年后毅然歸國學藝,如今扎根故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溫州石雕”的代表性傳承人,用一把刻刀,連接傳統與現代,也雕琢出屬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闖蕩異鄉,磨礪堅韌品格
石材網獲悉,2005年,13歲的胡植柱隨父親前往意大利。初到異國,語言不通、文化陌生,他靠一本中意詞典和手勢艱難適應。放學后,他便趕往父母的服裝廠幫忙,常常凌晨被叫醒趕工,手指被針扎破是家常便飯。正是這段經歷,塑造了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
18歲時,他與哥哥在意大利摩德納合伙創辦服裝廠。從接單到招工,從生產到管理,每一步都親力親為。最忙碌時,他一天僅休息一小時。事業漸入正軌,生活趨于穩定,但內心對故土的思念卻與日俱增。
回歸故里,從零開始學石雕
2012年,受北京奧運會的鼓舞和鄉愁的牽引,胡植柱與家人一同回國。面對全新的環境,他決定從零開始學習傳統技藝。受青田石雕的聲譽和家鄉華僑胡國恒將石雕銷往歐洲的故事啟發,他萌生了學習石雕的念頭。
在“中國石雕城”,他結識了石雕經銷商葉軍善,并在其引薦下,拜入浙江省石雕大師黃余呈門下。非科班出身的他,從最基礎的雕刻“雞蛋”練起,歷時一個半月才掌握要領。他潛心鉆研開坯、精雕、封蠟、打磨等每一道工序,技藝迅速提升,作品被業內評價為“已有數年功底”。
2015年,他創作的茶壺石雕榮獲中國玉石雕刻“百花獎”銅獎;2017年,作品被山東大學博物館永久收藏;2018年,被正式認定為非遺溫州石雕代表性傳承人。
扎根鄉土,傳承與建設并行
2019年,胡植柱與哥哥創辦“石語者”工作室,致力于石雕文化的傳播與創新。他將文成地域文化融入創作,推出《劉伯溫故里》等系列作品,深受海內外華僑喜愛,成為寄托鄉愁的載體。
他不僅是一位匠人,也是一位文化傳播者。他走進高校開設講座,分享歸國創業與技藝傳承的心路歷程,激勵青年堅守文化根脈。2020年,他當選為村干部,投身基層治理,服務家鄉發展。
石材網了解到,如今,他計劃將石雕藝術帶到意大利展出,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走向世界。而他與師父合作的杜鵑花石雕,也將成為師徒傳承的珍貴見證。
胡植柱的人生,是一段跨越國界的追尋,也是一場回歸本源的堅守。他用刻刀雕刻石頭,也雕刻著對家鄉的深情、對文化的敬畏,以及新時代歸僑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