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賀州市平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內,一臺精準點種機悄然運轉。12根吸種針輕盈起落,短短幾十秒,72株菜苗已整齊入土。“一天能處理12萬株,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技術員王成手持遙控器,指揮著噴灌設備沿軌道緩緩移動,水霧如細雨般灑落,滋潤著每一寸土地。
石材網獲悉,8月15日,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北京啟幕,恰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在這場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光時刻,賀州市平桂區以13億元林下經濟產值、黃金珠寶產業增速145.8% 的亮眼成績,向全國交出了一份“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生動答卷。
從“灰白世界”到“綠水青山”:一場礦區的生態逆襲
“以前一出門就得戴口罩,風一吹,灰塵撲面,連眼睛都睜不開。”黃田鎮村民肖紅海站在自家門前,望著遠處已披上綠裝的山巒,語氣中滿是感慨,“現在不一樣了,山綠了,水清了,連空氣都變甜了。”
這番巨變,源于平桂區持之以恒的生態修復行動。作為傳統資源型地區,平桂曾長期依賴礦產開發,留下沉重的環境“欠賬”。為破解治理難題,該區創新推行“1234”生態工作法,對37座礦山實施“一礦一策一影像”精準修復。
截至目前,全區累計修復歷史遺留礦山342.87公頃,復綠裸露土地994.79畝,建成市級綠色礦山16座、自治區級7座。曾經機器轟鳴、粉塵漫天的西灣碳酸鈣產業片區,如今廠房掩映在綠樹叢中,現代化園區與生態景觀融為一體,幾乎難覓昔日“灰白底色”。
尾礦變身足球場
生態治理不止于“披綠”。2025年上半年,平桂深入排查整治涉重金屬環境隱患78個,整改完成率達88.5%;一季度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大平河蔞底斷面水環境質量躋身廣西前五。全區新增造林3.13萬畝,完成松材線蟲病疫區清理8779.5畝,生態底色愈發厚重。
“我們從‘生態短板’起步,如今正把綠色變成發展的最大財富。”平桂區林業局局長王岸華說。
林下掘金:把青山變成“幸福靠山”
生態修復不是終點,而是綠色發展的起點。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百姓的“金山銀山”,是平桂持續探索的課題。
在復綠山林中,該區大力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畜”等林下經濟模式。截至目前,林下經濟年產值突破13億元,昔日靠礦吃飯的群眾,如今在家門口實現了“靠山吃山”的綠色轉型。
這一實踐,與今年全國生態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主題高度契合。正如南京礦坑變身景區、德州河道整治帶火鄉村游,平桂的“林下經濟”模式,為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平桂樣本”。
智慧賦能:農業與工業的“綠色升級”
在羊頭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正重塑農業的未來。
“一個人、一部手機,就能管理五六個大棚,產值比傳統模式翻四五倍。”王成滑動手機屏幕,調溫、灌溉、補光等操作遠程完成。園區打造的“六自動一溯源”系統,實現從播種到采收的全流程智能管控。
更令人振奮的是“菜豬循環、魚菜共生”的立體種養模式,讓農業擺脫高耗能舊路,步入綠色低碳循環軌道。目前,平桂已建成601個陸基循環水養殖圓池。2024年,該區成功獲評“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成為廣西唯一入選單位。
工業領域同樣迎來“智改數轉”。在廣西龍光石業車間,工人通過智能控制臺實時監控生產流程。原材料經多道工序,化為高品質石材產品。“智能化改造使產能提升1.8倍,成本下降8%–10%。”廠長駱禮文介紹。
黃金珠寶+電商直播:礦區煥發“金光”
“家人們看這款古法手鐲,工藝精湛,源頭直發,價格實惠!”在廣西黃金珠寶產業園直播間,主播語速飛快,評論與訂單實時滾動。
作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平桂敏銳捕捉電商直播風口,構建“超級工廠+供應鏈+終端門店”全鏈生態,并依托“桂黃金”平臺提供產業支撐,吸引眾多電商企業落戶。
2025年上半年,全區新增黃金電商直播企業10家,拉動限上零售業增長73.3個百分點,貢獻全市零售增長16個百分點。24家規上黃金珠寶企業完成產值32.4億元,同比增長145.8%,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0.7%。
曾經滿目瘡痍的礦場,如今已成“綠色銀行”;一度被粉塵遮蔽的雙眼,如今正透過黃金的光澤看見未來。
“大理石礦綠了,馬尾河清了,黃金珠寶產業起來了……”一個個真實的變化,正悄然提升著平桂人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