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石材行業,不少老從業者眼中仍閃爍著懷念的光芒。那曾是一個“閉眼賺錢”的黃金年代:月入十幾萬司空見慣,一單生意動輒幾十萬利潤;老板們開著豪車穿梭于高檔會所,出差行程被經銷商的飯局排得滿滿當當,連考察市場的時間都騰不出來——生意火爆到根本無需主動推銷。
然而,昔日的輝煌早已遠去。如今的
石材行業正深陷困境,每一步前行都顯得異常艱難。
市場透明化,價格戰愈演愈烈
信息時代的到來,徹底改變了行業生態。客戶在聯系供應商前,早已在互聯網上比價七八家,甚至十幾家。一句“你比別人貴”,往往就終結了所有溝通。曾經“坐等客戶上門”的日子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同行間慘烈的價格戰。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企業不得不一再壓價,陷入“不降價沒訂單,降價就虧錢”的惡性循環。
成本攀升,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
原材料價格連年上漲,荒料開采、運輸、人工、租金、設備維護等成本持續攀升,企業運營壓力如影隨形。與此同時,銷售端卻難以提價,甚至被迫降價。過去一單凈賺幾萬的盛況不再,如今一筆訂單忙活數月,扣除成本后可能僅剩幾千元利潤,甚至出現虧損。對許多中小石材企業而言,“薄利多銷”都已成為奢望,生存愈發艱難。
傳統獲客失效,轉型之路舉步維艱
過去靠打電話、發名片就能接到訂單的時代已經終結。推銷電話被直接掛斷,宣傳單頁被隨手丟棄,傳統營銷手段全面失靈。而轉向短視頻、線上推廣等新渠道時,多數從業者又面臨“不會做、不敢投”的困境:不懂內容運營,不會數據分析,投入大量精力卻收效甚微。轉型的焦慮與無力感,成為行業普遍心態。
數據下滑,需求萎縮成硬傷
宏觀數據揭示了行業的真實處境。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石材企業板材產量同比下降8.6%,其中大理石產量驟降18.4%,花崗巖下降3.2%。背后是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商品房交易規模收縮,建筑石材總需求大幅減少。曾經依賴房地產紅利的石材行業,如今正承受著下游市場降溫帶來的陣痛。
出口遇冷,海外市場不再“香餑餑”
2024年,我國石材出口量同比下降0.2%,出口額更是暴跌20.9%。全球經濟放緩、貿易壁壘增多、國際采購需求減弱,讓原本指望“出海”突圍的企業雪上加霜。不少外貿企業訂單腰斬,被迫退回已趨飽和的國內市場,進一步加劇了競爭壓力。
轉型艱難,破局之路在何方?
更深層次的困境在于轉型的無力。多數企業缺乏技術儲備與資金實力,智能化設備投入高昂,高附加值產品研發舉步維艱。行業鏈條固化,同質化競爭嚴重,創新動力不足。想升級,卻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突圍,卻找不到突破口。
今天的
石材行業,早已告別“黃金時代”。曾經的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市場競爭、成本壓力、需求萎縮、轉型困境等多重挑戰。行業正站在十字路口,如何在變革中尋找新生,是每一個從業者必須直面的課題。前路雖迷茫,但唯有主動求變,才有可能迎來下一個春天。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