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的浙江安吉,山巒疊翠,竹海連綿,游人如織。很難想象,20年前,這里曾是機器轟鳴、塵土飛揚的“石頭經濟”重鎮。如今,衛星圖像清晰地記錄下這片土地的巨變:曾經遍布山間的70多處礦區和水泥廠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綠意盎然的生態景區、零碳圖書館和田園綜合體,全年吸引游客超120萬人次。
石材網獲悉,2025年,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浙江安吉提出20周年。日前,浙江踐行“兩山”理念20年座談會在安吉縣召開,回顧這一影響深遠的發展理念從一個小山村走向全國、深入人心的非凡歷程。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首次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彼時,余村正面臨關停礦山帶來的陣痛,但這一理念為當地指明了方向——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老路必須終結,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兩山”理念不斷向縱深推進。人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治理污染、修復生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推動綠色轉型融入生產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在安吉,這一理念早已化為生動實踐。曾經全縣最大的石灰巖礦坑,經過系統性生態修復,如今已變身集山水景觀、文化體驗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區。最令人驚嘆的是,這里高峰時一天賣出8000多杯咖啡,其日均收入已遠超當年開采礦產近一年的收益。高污染的化工廠舊址上,建起了零碳鄉村圖書館和生態展覽館,成為市民和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標。
經濟與生態的雙贏,在數據中清晰顯現:安吉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88.96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675.57億元。這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綠水青山”真正成為了可持續的“金山銀山”。
如今,“兩山”理念已從安吉走向全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指南。從城市更新到鄉村振興,從產業升級到生活方式轉變,綠色發展理念正重塑中國的發展圖景。安吉的20年蝶變證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未來,這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