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認知中,春季與秋季歷來被視為石材行業的“黃金季節”——“春開工、秋趕工”的施工節奏,疊加家裝旺季和展會效應,共同構筑了
石材需求的兩大高峰。然而,近年來,這一看似鐵律的“金九銀十”行情正悄然褪色,不少從業者感嘆:“如今已無旺季,只有持續的煎熬。”
傳統旺季的形成邏輯
春季,氣溫回暖,全國范圍內的建筑與裝修工程陸續開工。3月廈門國際石材展等大型行業盛會的舉辦,不僅集中展示最新產品與技術,更激發采購熱情,形成訂單潮。此時,石材企業迎來一年中首個需求高峰。
秋季則因氣候干燥涼爽,利于石材切割、鋪裝與養護,成為施工的黃金期。為趕在冬季嚴寒停工前完成工程進度,開發商與施工方普遍加快采購節奏。同時,房地產市場進入“金九銀十”傳統交易旺季,新房交付量上升、二手房交易活躍,帶動家裝石材需求激增。地方政府為沖刺年度建設目標,也常在此階段推動項目提速,進一步刺激建材采購。
“金九銀十”為何正在弱化?
然而,多重因素正在消解這一傳統周期:
市場競爭白熱化,行業嚴重內卷
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導致企業只能通過降價促銷爭奪訂單。但低價策略已難奏效——消費者不再單純追求“便宜”,而是更加關注產品質量、供貨穩定性、設計配套與售后服務。
需求結構深刻變化
房地產增量放緩,精裝房比例提升,家裝市場個性化、定制化趨勢增強,傳統大宗石材訂單減少,對企業的響應能力與綜合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成本壓力持續攀升
租金、人工、能源等固定成本逐年上漲,而銷售端卻難以提價,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許多企業陷入“接單虧錢,不接單更虧”的兩難境地。
惡性競爭與“為他人做嫁衣”現象普遍
客戶索取樣品、比價后轉而選擇報價更低的供應商,甚至出現同行惡意壓價搶單,導致前期服務投入血本無歸。
正如一位從業者所言:“現在不是淡季熬一熬就能回血的時代了,每一天都是生存戰?!?br />
“金九銀十”還會回來嗎?
答案或許不再是簡單的“會”或“不會”,而是:“金九銀十”作為年度需求窗口依然存在,但其內涵已發生根本性轉變。
它不再是“坐等訂單上門”的被動旺季,而是一個檢驗企業綜合競爭力的試金石。真正的“旺季”,正屬于那些能夠主動破局的企業:
以品質立身:提供高穩定性、環保達標、設計感強的產品,擺脫低價競爭泥潭;
以服務取勝:從前端設計支持、精準報價到安裝指導、售后保障,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
以創新引領:擁抱數字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提升效率與品牌溢價;
以客戶為中心:深度理解終端需求,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建立長期信任關系。
結語:沒有消失的旺季,只有落后的模式
“金九銀十”并未真正消失,只是從“普遍性紅利”轉變為“結構性機會”。在行業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的今天,唯有轉型升級、苦練內功的企業,才能在弱化的旺季中逆勢突圍,贏得未來。
石材老板們,與其哀嘆“沒有旺季”,不如思考:你的企業,準備好迎接“新旺季”了嗎?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