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四川通江縣金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的四川中科森藍新材料有限公司項目(一期)生產車間,一幅現代化工廠的生動圖景撲面而來。自動化傳送帶高速運轉,石灰石原料依次經歷破碎、磨粉、分揀、包裝等全封閉流程,最終化身為高附加值的超微細粉體材料,源源不斷地發往全國各地。
自動化生產:效率躍升,人力銳減
“目前兩條自動化生產線日均產量可達300噸,僅需6至7名員工操作,相比傳統工藝節省了近5倍的人力,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項目(一期)生產車間班長陳長清介紹道。這條高效、智能的生產線,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確保了產品品質的穩定與可控。
區位與服務:通江“筑巢引鳳”
通江縣擁有儲量豐富、品質優良的石灰石資源,這正是吸引四川中科森藍2022年3月落戶于此的關鍵因素。而更讓企業堅定信心的,是當地“清親”的營商環境。
“政府提供的‘企業秘書’實行‘保姆式’服務,從簽約到一期產品投產,僅用12個月就完成了全部手續,效率遠超預期。”公司副總經理李亮感慨,“這里真正做到了‘企業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二期加速:產能即將翻番
在項目(二期)建設現場,挖掘機、推土機轟鳴作業,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場地平整與設備安裝調試。“目前工程量已完成90%,我們正全力以赴,確保年底前實現試生產。”項目負責人程思源表示。
項目(二期)將建成年產15萬噸的納米碳酸鈣生產線。待其投產后,公司總產能將躍升至年產25萬噸,年產值有望突破3億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科技創新:專利引領,應用突破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引擎。自2023年以來,四川中科森藍通過建立“超微細鈣功能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匯聚行業頂尖科研力量,持續推動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截至目前,公司已獲得3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并通過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其中,“造紙用季銨鹽陽離子表面改性的碳酸鈣制備方法” 是一項關鍵突破。該技術通過在碳酸鈣表面引入季銨鹽陽離子基團,使其能與帶負電荷的紙纖維更好結合,顯著提高紙漿留著率,增強紙張強度,并減少白水中的纖維流失,為造紙行業綠色高效生產提供新材料支持。
另一項專利——“一種毛絨狀多孔碳酸鈣粉體的制備方法”,則因其工藝簡單、比表面積大、孔徑可調等優勢,在吸附材料、藥物載體、鈣基儲能等領域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市場拓展:合作不斷,前景廣闊
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能力,四川中科森藍已與鴿牌集團、川環股份、川煤集團、西北橡膠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實現持續供貨,市場版圖穩步擴張。
項目全景:三期布局,藍圖繪就
石材網了解到,川中科森藍年產40萬噸超微細粉體材料項目總投資3億元,占地80畝,分三期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兩條年產10萬噸Ⅰ型產品的生產線,并于2024年5月下旬正式投產;二期工程預計年底試產;三期工程將視市場情況適時啟動,最終實現40萬噸年產能目標。
從“石頭”到“新材料”,從傳統加工到科技賦能,四川中科森藍正以創新為筆,以效率為墨,在通江這片熱土上,書寫著資源精深加工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嶄新篇章。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