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廣西、福建、安徽等地相繼出臺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礦山治理邁向新臺階。中國石材網
近日,這股礦山改革的春風也吹響了河北。據消息稱,自2019年2月1日起,河北省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礦山企業不再新設保證金專戶繳存保證金。由礦山企業設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賬戶,繳存治理恢復基金。河北石材企業發財了!
河北是北方重要是石材市場,分布區域眾多,河北省共有轄區11個,據調查河北省2013年已發現各類礦種151種,有查明資源儲量的120種,排在全國前5位的礦產有34種。截止到2013年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1005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439處,占43.7%。河北省已開發利用礦產地786處,從業人數40.8萬人,年開采礦石總量近5.0億噸,采掘業年產值達362億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為主的礦業經濟體系。其中有避暑山莊之稱的承德和石雕之鄉曲陽最負盛名,為石材產業發展貢獻頗多。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是指礦山企業根據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按照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由礦山企業按規定用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的資金。基金由采礦權人(礦山企業)自主使用,專項用于因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造成的礦區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泥石流、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地下水含水層破壞、地表植被損毀預防和修復治理,以及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等。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河北行政區域內開采礦產資源的采礦權人(礦山企業)在其批準的礦區范圍內進行礦業開發活動,應當承擔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義務,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
今年1月,河北省印發《河北省冶金礦山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表示到明年全省礦石產量將保持穩定在2.8億噸,將重點實施低品位共伴生礦、石材、廢石、尾礦等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截止2月12日,河北省今年已批復礦山開發項目57個,可喜可賀。
與此同時,河北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坦言,獎懲分明,具體如下:
對拒不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義務的礦山企業,也會有相應懲戒,如由市或縣級礦產資源、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進行查處,將其違法違規信息建立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向社會公布,為相關行業、部門實施聯合懲戒提供依據。
相關部門還可指定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針對市場企業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礦山企業被執行人,由人民法院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進行失信聯合懲戒。
新的政策必將帶來催生新的發展機制,當北京石材城落戶廊坊香河之時,更河北石材業又帶來了新的生機,河北石材企業發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