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踏入鐘山,天空中滿是粉塵,水是白的,樹也是白的,夜里石材切割聲轟鳴不斷,根本睡不了一個好覺?!被貞浧鹞羧站跋?,桐廬縣鐘山鄉仕廈村黨總支副書記程樹龍仍心有余悸。
石材網獲悉,鐘山鄉,曾是浙江省聞名的“石材之鄉”。石材產業一度是這里的支柱產業,也是千家萬戶賴以生存的“飯碗”。然而,長期粗放式發展帶來的“低小散亂”、違法建設、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青山被“啃噬”,綠水變“白漿”,百姓在增收與健康之間陷入兩難。破局,勢在必行。
破局:園區之外,無石材業
2020年,鐘山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啟動石材行業整治。“園區之外無石材企業”——這句口號,成為全鄉鐵腕整治的底線。
一場持續多年的攻堅戰由此展開:累計關停取締10余個非法采礦點; 整治清理7個歷史石材、石粉堆場;關停收儲109家低小散亂企業; 拆除存量違建15.5萬平方米,收回土地530余畝。尤其2022年4月啟動第二輪整治后,僅用50天,便完成50家企業收儲簽約,彰顯“鐘山速度”。
2023年3月,仕廈村連片的13家石材廠集中拆除。如今,原址上稻浪翻滾,微風送來田野芬芳。“有一剎那,好似回到了兒時的感覺?!背虡潺堈f。這份寧靜,是全鄉百姓共同的期盼。
但整治并非“一關了之”。鐘山鄉同步推進產業升級:高標準建設桐廬縣唯一的石材石雕小微園,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產,吸引18家企業入駐。
在這里,傳統板材加工向石雕藝術、干掛
石材等高附加值領域轉型。省級非遺傳承人周慧洪潛心創作,承接個性化藝術訂單;程樹龍也轉型成立桐廬合辰建材有限公司,從粗放加工轉向精品建材供應?!笆纳膺€在做,但已不是原來的樣子?!彼f。
重生:拆后土地“長”出新產業
騰退的土地,如何“變現”綠水青山?為此,鐘山鄉推動“項目等土地”向“土地等項目”轉變,優化拆后空間利用:用于集鎮更新、農居點建設; 發展農文旅融合項目; 建設共富工坊、集散中心。
在城下村,11家石材廠拆除后騰出的空間,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漂流集散中心。一層是“桐廬味道·鐘山市集”,展銷蜜梨、豆腐干、火龍果等土特產;二層是可容納500人的餐飲區。
村黨委副書記賴小平介紹,集散中心距虎嘯峽漂流僅1.5公里,游客可免費換乘接駁車直達起點。這里每年預計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真正實現“拆出效益、用出價值”。
共富:農文旅融合,綠生金
生態底色擦亮后,鐘山鄉深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
農業提質:鐘山蜜梨“傲嬌”上市,6個裝優質果賣到160元,仍供不應求。智能化分揀線每秒可檢6個梨,精準分級;保鮮冷庫+快遞專線,讓“枝頭清甜”24小時內直達全國餐桌。一戶梨農靠3萬斤優質果,增收2-3萬元;村民在家門口包裝蜜梨,日賺百元。
文旅躍升:依托“中國民營快遞之鄉”的資源優勢,鐘山鄉引入虎嘯峽漂流、“隴西生活”萌寵樂園、圓通茶工坊、實金谷山水運動公園等項目,吸引回流資金超5億元,帶動就業5000余人。
同時,借力“三通一達”全國網點,發展直播電商,將蜜梨、天尊貢芽、藍莓、粽子等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超3000萬元。
結語:處處新詩入畫來
從“粉塵蔽日”到“天藍水清”,從“切割轟鳴”到“鳥語花香”,鐘山鄉用20余年的實踐,走出了一條生態破局、產業重構、百姓共富的轉型之路。可以說,“斷腕轉型綠生金”——這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承諾。
在青山綠水間,鐘山鄉正以小微園為支點,以農文旅為引擎,書寫著“處處新詩”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