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礦山什么樣?你是否想象過這樣的礦山畫面: 爆破像外科手術一樣精準; 自動駕駛礦車穿梭如流,井然有序;中央控制室大屏上跳動著整個礦區的“數字心跳”;而礦區周邊綠意盎然,鳥語花香……
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橋段,而是“綠色智慧礦山”正在發生的現實變革!這場合作給出了答案!
石材網獲悉,就在近日,國內民爆與礦山領域的領軍企業——易普力公司,與在材料、交通、資源開發等領域具有深厚科研實力的武漢理工大學強強聯合,正式成立“易普力—武漢理工綠色與智慧礦山聯合研發中心”,并同步揭牌“武漢理工大學—易普力公司人才聯合培養基地”。
這不僅是一次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更標志著中國礦山產業正迎來一場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系統性變革。
智慧礦山,“智”從何來?
未來的礦山,不再是塵土飛揚、粗放作業的代名詞,而是一個擁有“大腦”、“神經”甚至“感知系統”的有機體。
智能爆破“魔法師”
傳統爆破常伴隨高振動、多粉塵、低效率等問題。而如今,借助高精度傳感技術與智能算法,爆破過程可實現能量定向釋放,做到“指哪打哪”。不僅提升資源利用率,還顯著降低環境影響,真正實現安全高效兩不誤。
“無人軍團”上崗
無人駕駛礦卡、自動鉆探設備、巡檢機器人等組成的“鋼鐵軍團”,將全面替代人工進入高危區域,實現全天候、全地形作業。既保障人員安全,又極大提升了作業效率與連續性。
“數字孿生”全景掌控
通過構建礦山的虛擬“雙胞胎”,實時映射地質構造、設備狀態、能耗數據等關鍵信息。管理者無需親臨現場,即可遠程掌握全局動態,做出科學決策,實現“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綠色守護者上線
智能監測系統對排放、能耗、水質等進行全方位監管,并結合生態修復技術,讓礦山不再“傷痕累累”。開采與復綠同步推進,真正做到“邊采邊綠”,重塑礦區生態面貌。
強強聯手,打造礦山創新“超級引擎”
此次合作,不是簡單的“校企牽手”,而是一場面向未來的戰略協同:
1.頂尖資源的“聚寶盆”
易普力提供真實應用場景與工程經驗,武漢理工則貢獻前沿科研力量與實驗平臺,形成“產研融合、優勢互補”的創新磁場。
2. 重大技術的“孵化器”
聚焦智慧礦山、綠色開采、礦物材料等前沿領域,雙方將圍繞關鍵技術攻關、標準制定、成果轉化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推動一批原創成果落地。
3. 成果落地的“加速器”
打通實驗室與生產一線之間的壁壘,縮短研發周期,加快技術應用轉化速度,真正實現“把論文寫在礦山上”。
4.高端人才的“鍛造廠”
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旨在培育一批既懂科技前沿、又熟悉礦山實踐的復合型人才,為行業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正如易普力黨委書記、董事長付軍所說:“礦山是主戰場,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 此次與武漢理工的合作,正是為了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打造引領行業變革的標桿工程。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也指出,學校在綠色智能采礦、礦物材料等領域積累深厚,與易普力在民爆和礦山工程方面的實踐高度契合。此次合作不僅是科研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更是推動中國礦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邁進的重要一步。
礦山革命,已駛入快車道
隨著聯合研發中心與人才基地的落地運行,我們可以預見: 更加精準、更加安全的智能爆破將成為主流;大規模、高效的無人礦山作業模式將逐漸普及;具備全域感知與智能決策能力的“礦山大腦”即將誕生;更多曾經滿目瘡痍的礦區將煥發綠水青山的新生機。
這場以科技為驅動、以綠色為目標的礦山革命,已經轟鳴啟動!它帶來的不只是資源開采方式的革新,更是一場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思考。
讓我們共同見證:這座深藏地表之下的產業巨輪,如何在科技與綠色的雙重引擎下,駛向一個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未來!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