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生態修復是礦業發展的大計,凝聚礦業人的努力和堅持,我們見證了一座座礦山從“頑石變綠地”的奇跡,走出了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
近日,從錢江晚報獲悉,39的杭州人王晨,最近結束了“在礦上”的日子。王晨是杭州西湖區石龍山礦山治
理項目的現場負責人,該項目累計投資為8.18億元,耗時四年,如今基本完成了整個項目的修復。
這個石龍山南側廢棄礦山治理項目,是杭州乃至浙江最大的城市郊區礦山綜合治理項目,目前,伴隨著項目
正式通過專家組的交工驗收,施工任務已經全面結束,也象征著杭州主城區最后一座礦山完成了復綠任務。
王晨向記者介紹表示,在過去的4年多時間里,他經常開著一輛專用吉普車,穿梭在雙浦鎮和轉塘街道交界
處的工地上,進行修復治理工作。如今山體還在做一些綠化養護,綠意尚不明顯,過了夏天,便會是郁郁蔥
蔥的一片。
在杭州,仿佛有許久沒有聽說礦山的消息了,有可能感覺,像是一個世紀的樣子。
就是如此,在2001年,環保整治襲來,杭州關閉了全部69座礦山,包括石龍山。隨后便是礦山治理、重新復
綠的漫長修復進程。
在2016年10月,王晨所在的西湖投資集團,接手西湖區礦山治理工程。也自那時候開始,他便一頭扎進了石
龍山治理項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記者隨王晨一起坐在吉普車里,遠觀石龍山南側的山體,黃綠相間,有裸露的巖石,也有泛綠的植物。同時
還能看到山體上正“掛”著三五個工人正在作業,那是一些工人進行剩下的綠化養護工作。之前項目施工忙
碌之時,一天會有好幾百號工人在作業,有運輸組、爆破作業組、綠化組等各種班組。
在仔細看,山壁中間,似乎浮動著一條龍的圖案。
王晨表示,這是刻意營造的,根據景觀涉及的要求,先展開山體坡面綠化,通過綠化植物不同品種的顏色深
淺,在坡面上繪制出“山巒疊嶂”的感覺,與此同時,在在山形中,又刻意保留了部分巖壁打造成龍的圖案
,再運用中國畫的留白,將山頂打造成天空和白云的景象,一幅山水游龍圖就渾然天成了。
談及綠化,王晨說目前礦山復綠技術現在已經很成熟了,但植物品種的選擇是復綠的關鍵。如何在坡面上有
效綠化,卻是一道難題。之前有考慮一種藍色的植物,但是產量太小;有的植物發芽率低,也不合適;還有
的植物不好養護,干脆放棄。通過幾番調整,現在選擇的是千頭柏、傘房決明、火棘、馬棘這幾種灌木,復
綠的同時使得坡面變緩。
石龍山項目山體整體長約2.5公里,出產優質的石灰巖。立足采礦經濟,曾在鼎盛時期,石龍山上就有杭州
大理石廠、馮家石礦、周浦大理石廠等11座石礦,礦業發展如火如荼。
然而當時采礦極為粗暴,為了石料賣錢,山體被炸得破破爛爛,造成了地質災害隱患及揚塵污染等問題,當
整治大幕拉開后,大理石廠都被關停了。而同樣是開始炸山,目標也不一樣了。
為了把山坡“磨平”修整,需要對礦山再次進行爆破,做成適合噴土復綠的坡度和平臺,使其在暴雨狂風的惡劣天氣防治善事掉落,山路可通行人,這是當下礦山整治的原理。
如果直接復綠,礦山境況就不一樣了。因為沒治理過的礦山,山坡上碎石和土方、植物交織在一起,萬一有暴雨則容易造成塌方;而如此整治后,山腳下的坡地整齊,相當于多了一塊可利用的新土地。
王晨回憶,最初治理時,山體坑坑洼洼,整個礦山滿目瘡痍,不堪入目。而復綠的過程,在西投集團接手前就開始了,前前后后歷經了十年。
記者從西湖投資集團了解到,石龍山南側廢棄礦山治理項目,治理面積71萬平方米,復綠面積達11萬平方米,并整理出土地資源755.8畝。
來源于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