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河北唐行對廢棄礦山遺跡展開生態修復,礦山蝶變為“綠?;▓@”的場景一步步呈現出來,令人驚嘆。
走進開平區河北省第五屆園林博覽會項目現場,已經平整好的土地被防塵網苫蓋,里面工人們正在吊車的輔
助下有序栽種樹苗,一片隱逸在城市的花海田園正在加速構建。青蔥綠意間,花環形狀的園林藝術館已初步
建成,靜待花開賞春光。
其實,眼見所見的這一區域曾是是百年老礦開灤馬家溝煤礦的開采區,礦區廢棄后滿目瘡痍。而就是這里,
人們全力展開生態修復治理,采取了多種舉措,填谷做湖、削渣為地,打造了“千頃花海”,也繡出了“生
態之花”,展現了難以想象的變化。
在今年的6月26日,以“英雄城市·花舞唐山”為主題的園博會即將在這里召開,展示河北省推動城市綠色發展的成果,并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相處的理念。
眾所周知,河北唐山因煤而建、因鋼而興,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搖籃,礦業開發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
,也造成了相關環境問題:不規范開采造成山體破碎、地表植被損毀;開采、加工、運輸環節產生的揚塵污
染空氣,影響礦區周邊群眾正常生活。
伴隨綠色發展號召的響起,唐山著力以工業文明成果反哺生態文明,以“化挑戰為機遇、化劣勢為優勢、化
包袱為財富”的發展理念,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對所有露天礦山進行停產整治,依法關閉取締環保不達
標的企業,有效遏制了破壞環境的勢頭。在整治生產礦山的同時,唐山還展開了對廢棄礦山跡地的生態修復
,據統計,唐山市共有900多處礦山跡地需要治理修復。僅在2020年,全市就治理了470處,治理面積達
22245畝。
在修復治理的實踐中,唐山市以生態修復與周邊環境和諧、擾動破壞最小化、低成本高效益、合理利用優先
、安全為原則,涌現出了一系列可圈可點的典型:
豐潤區政府與保利集團合作,根據“誰治理、誰受益”原則,對廢棄礦山記性統一打包式治理。用削方減載
、碎石堆坡、錨索格構加固、修建截排水和警示圍欄等方式消除地質災害;用坡面掛網噴播、臺階覆土綠化
、復墾耕地等措施修復耕地和地貌景觀。生態改善的同時也蘊藏著經濟效益的提升,豐潤區計劃在整理出的
土地上,打造年產值超過30億元的現代化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實現生態及效益雙
豐收。
遷安市也逐步由粗放型資源開發向綠色城市發展華麗轉身。其市內的金嶺鐵礦將土地復墾、礦山廢料再利用
和生態公園建設實行有機結合,計劃打造一個集工業文化體驗、生態修復、科普研學、戶外運動休閑為一體
的中國礦山生態文化旅游基地。目前,該礦區質災害治理、地形整理、綠化造林和水系工程已經基本完工,
一座生態公園初現雛形。
對于生產礦山,唐山市則推廣的是“邊開采、邊治理”,致力于在打造“綠色礦山”中改善環境。
唐山金隅冀東水泥石灰石礦,投入上億資金對礦區進行環境提升和生態修復,采用草坪、花壇、綠籬、常青
樹、落葉喬木和灌木構成宜人的空間層次,打造出了花園式廠區;唐山三友礦山對開采后形成的白茬山和廢
石廢料堆場進行掛網噴播綠化,如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滿目青翠。盎然綠意。
從今年的國土綠化實施方案中獲悉,唐山市針對礦區復綠工程,將按照“宜建則建、宜林則林、宜農則農、
宜景則景”原則,對各種礦區因地制宜,展開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著力打造成生態修復典范和城市開發建
設的新亮點,讓這里的綠色閃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