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而喻,封礦下產業鏈的失衡,刺激著石材產業上下游的神經,從2013年開始,聲勢浩大的礦山清理行動在全國蔓延開來,如今六點過去了,這場礦山清理行動依舊沒有暫停的意思,而是隨著環保整治的強勢執行而越演愈烈。
面對封礦,越來越多的石材人將焦點放在了環保的新型的材料上,無機水磨石,巖板,薄石等在今年先后問世,似乎成了行業在迷茫期的那一道光,有人相信這是石材行業的一個突破口,而大家也相信這些新產品的市場價值,至少在上市的初期,技術和價格還不透明的時候,能夠率先斬獲一個頭彩。
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石材行業的多元發展,不僅是石材人的創新和智慧,也側面說明了傳統大板買賣沒那么好賺了,而最能體現行業焦躁的當屬灰石了,越火的市場導致越亂的現象,仿佛一夜之間,灰石廣告遍布各大市場,眾多石企蜂擁而至,市場規則失守,行業規律被無視,比如某款暢銷灰石某某灰,甚至有商戶將自家類似的石材直接改名成了新某某灰,不僅加劇了行業競爭,也使得客戶心塞,在另一方面,這兩年,越來越多的石企接軌設計師,但實際效果來看,從設計師到終端市場,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當下并無實際的增長式爆發,但也自在了行業的前端,賺足了眼球,也積攢了不少意向客戶。
最后,有人沉著開展新道路,有人不顧一切瓜分市場,不管走的哪條路,希望石企不要緊盯圈內同行,而是抱團取暖,說到底石材人的競爭對手只有一個,除石材外的所有建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