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曾經永定紅石材的粗礦,取而代之的是產業園綠色石材經濟。經過行業大整治的一番洗禮,如今在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一幢幢標準廠房拔地而起,廠房內外存放的石材堆放有序,生產車間內一陣陣機器轟鳴聲,一片熱火朝天的場景,卻不見一點粉塵,加工生產所產生的廢水有序排放并加以循環醫用,產業園的生活用水則是經統一處理后用于魚類養殖。
在產業園工作人員李定鑫告訴記者,入駐產業園內的每家石材企業都建設了沉淀池,沉淀池的石粉漿液剝離出來的水被循環利用,可實現零排放,同時沉淀池的石粉由加工企業統一打包,進行深加工,作為陶瓷水磨的原料,真正做到廢物有效利用,變廢為寶。
紅山鄉是福建永定紅的主產區,據勘測,境內儲藏石材板達24億立方米,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紅山鄉年產永定紅花崗巖30萬噸,也帶來了客觀的收入。洪山鄉因石材而興,卻也因石材而困。伴隨石材產業“井噴式”發展,繁榮了當地經濟,隨之而來的污染也曾讓洪山鄉的局部生態環境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
為了改變污染現狀,讓石材業也得以保存,永定區在2017年開工建設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7.5億元,總面積3600畝,分三期建設。經過發展,如今產業園已經初具規模,正逐步推動園區內石材企業進行廢物交換、廢水循環及土地的集約使用。
據了解,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還引入了總投資1億元的鑫巖紅再生資源項目,將廢棄石材邊角料、廢石廢渣、石粉等進行物理工藝深加工充分利用,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了設備調試階段,預計在11月份可開始投入使用。
該項目啟動預計可年消耗廢石、廢渣、石粉100萬噸,不僅可以全面處理入園企業的廢料,還可以將礦區開采的廢渣進行再利用,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
產業園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開采、統一加工、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發展模式,再加以配置石粉深加工企業、雨水污水處理站、沉淀池、異形材料技工企業,如今已進入了良性的發展循環,對石渣廢料按照標準進行了統一處理,消除了粉塵,“牛奶水”不復產生,永定紅色石材真正實現了綠色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