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石材產業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時,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正是最北部極受關注的一朵花蕾,含苞待放。不僅石材產業在崛起,近年來,蛟河市還依托“紅葉和山水”兩大金字招牌,遵循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實施旅游興市戰略,立足優美山水,做厚文化底蘊,做長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蛟河特色全域旅游發展道路。
蛟河堅持高位推動,實施體制機制方面創新,成立由蛟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主任的旅游產業發展委員會,編制了《蛟河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出臺了《蛟河市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細則》等配套政策,推動蛟河旅游發展更具活力。實施融合發展戰略,深耕“旅游+”戰略,不斷延伸旅游產業鏈。
一是持續推進“旅游+生態”模式,蛟河市省內唯一擁有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縣級市,以此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為核心,打造了“關東奇山”拉法山、“森林浴場”慶嶺、“秋天童話”紅葉谷等六大景區,相繼建設玻璃棧道、觀光纜車等旅游項目,對旅游廁所、游客中心、景區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迭代,促進紅葉谷、神石閣等景點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二是深入推進“旅游+農業”模式,蛟河重點實施了實施了“四鎮一體”建設,打造了將冰酒產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慶嶺冰酒小鎮、將石材產業與雕刻藝術相結合的天崗花崗巖小鎮、將黑木耳產業與農業觀光體驗相結合的黃松甸食用菌小鎮、將康養產業與“中國最美林場”相結合的前進森林康養小鎮和集旅游觀光、養生度假、科普研學為一體的祥頤田園綜合體。并在此基礎上,打造美麗宜游鄉示范村25個。以點連線、以線建網、以網成面,形成了景點串聯的“全景蛟河”。
三是大力推進“旅游+文化”模式。蛟河圍繞滿族巴拉文化,打造了中國最美傳統村落富江村;圍繞“遼金文化”和“木幫文化”,建設了遼金古城、老子學院等文化旅游項目;圍繞拉新戰斗談判舊址,打造了紅色旅游體驗基地;圍繞市井文化和美食文化,建設了慶嶺活魚街、民俗村等旅游特色街區。目前正在全力將將天崗五道河打造成省級藝術家部落、將河南街三家溝打造成省級農民作家基地、將金蘭灣打造成國家級美術基地。
四是創新推進“旅游+工業”模式。目前,長白山酒業、得利斯食品等規上工業企業已成功轉型為景點型企業,被評為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單位。另外,天崗園區依托豐富的石材資源,建設了石材開采觀景臺,正在打造以世界石材為主題的全國第一家石材超市。
目前,依托總投資70億元的蛟河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謀劃包裝庫區生態旅游項目。蛟河市堅持創新旅游營銷手段,注重品牌打造,形成全域旅游、全季旅游的產品格局,逐步實現“長吉兩市-長白山”區域大旅游圈,實現讓蛟河聞名各地的不僅有石材產業,還有全面興起的旅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