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行業發展到現在,經歷了30年的風雨,如今可謂是成熟期了,為何從2017年開始,石材企業陸續倒閉,工人遭遣散,關閉潮已經滲透到行業,讓人不安……
到底是盛極必衰的法則,還是另有原因,我們一起來思索。
1.產能過剩
經過深入思考當下行業現狀,發現產能過剩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在初期石材行業起步階段,確是非常賺錢,做一單下來,利潤可以達到70%.可越到后來隨著同行和資本的涌入,導致一夜間產能就增加了好幾倍,而實際是訂單就那么多,于是石材行業就開始打起了價格戰。 毛利潤一下就跌倒了10%左右,前期投資后去收回成本可能需要10年。
但是如果不把握機會擴產,別人就搶占市場了,但即使投入了上千萬,也可能沒有訂單,最后為了搶單,行業也就被做死了。
2、稅收過重
俗話說,今年能把石材坐下來的就是條漢子。
稅收猛如虎,一個公司利潤30%,16%要交增值稅,剩下14%的利潤,到年底還要交30%的企業所得稅。
有個別的企業投機避稅,一旦被查,如果是300萬還是要補齊的,像是一些小公司,如果要用現金去交幾百萬元的稅,這300萬元的現金流足以把一個營業額在四五千萬的廠直接壓死。
3、人工成本高
企業招工難,就在于招人成本高,工人工資含有五險一金,企業負擔到了40%以上,細算實在讓人感覺壓力沉重。一旦石材企業一個月沒事,全年利潤就沒有了。
再說環保升級,買設備,再去投資,實在是死撐。
4、款項拖欠
對于石材行業,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款項拖欠。做個工程,說關系好,值得信賴,首付30%的定金吧,尾款后續一定到位。剛開始拖欠無非就是幾百萬,對于規模企業而言,一個月了,感覺也沒多大影響,可時間長了,又過去1個月,大家都反應過來去追債, 拖欠數目不止當初那些了,而貸款回籠一般是一個月時間,最多3個月,一旦到了90天,企業就面臨資金短缺危險了。
所以這種情況下,企業極容易因拖欠款而出意外,因為利潤薄,資金鏈斷裂風險大。
因此,做石材企業開廠的,老板都表示這年頭,表示賺錢已經不是最大的目標了,只要能養活跟隨自己的員工,養活一大家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