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獲悉,9月6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在山西太原隆重開幕。在這場匯聚全球知識產權界精英的盛會中,來自“中國石材第一縣”——湖北隨縣的黃金麻、白麻、芝麻灰、黃金鉆、白金鉆五大花崗巖品牌驚艷亮相,成為展會現場石材領域唯一的高光焦點,吸引了1200余名政企代表、行業專家和國際嘉賓駐足關注。
一、十九年磨一劍:從荒山荒嶺到國家級品牌
此次隨縣組團參展由副縣長饒濤帶隊,隨縣石材協會常務副會長何曉剛在現場向與會代表講述了隨縣石材產業“點石成金”的奮斗歷程。自2006年起步,隨縣以“荒山為紙、匠心為筆”,歷經十九年發展,打造出年產值突破200億元的現代化石材產業集群,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
2021年,隨縣石材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正式邁入品牌化發展新階段。如今,隨縣正全力推進“黃金麻、白麻、芝麻灰、黃金鉆、白金鉆”五大系列產品申報國家級地理標志商標,致力于構建具有鮮明地域標識的石材品牌矩陣。
這一品牌底氣,源于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隨縣已探明花崗巖儲量高達5.48億立方米,品質卓越、色澤穩定。其中,黃金麻與黃金鉆以其金黃高貴的色澤和優異的耐腐蝕性能,曾占據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80%;白麻、芝麻灰、白金鉆則以超百年使用壽命周期,成為高端建筑、地標工程的首選材料。
二、綠色+智慧: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標桿
“我們不是簡單的‘靠山吃山’。”何曉剛強調,隨縣石材產業早已告別粗放模式,走上“綠色礦山+智慧礦山”雙輪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4年,隨縣新開發的4座礦山全部獲評“湖北省綠色礦山”,并已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全縣尾礦綜合利用量達千萬噸級,變廢為寶,有效緩解環境壓力。此外,隨縣“智慧化+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在全國評比中分別榮獲一等獎和三等獎,彰顯了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
在循環經濟方面,隨縣創新打造“花崗巖綠色建材循環產業園”,將石材加工產生的廢石、廢渣轉化為文創產品、人造石、環保建材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資源全鏈條利用。根據規劃,到2030年,隨縣將培育5家產值超10億元的綠色龍頭企業,推動整個產業鏈向千億級目標邁進。
三、品牌賦能:讓每一塊石頭都有“身份證”
展會現場,五大系列石材交相輝映,紋理清晰、色澤飽滿,吸引了眾多采購商和設計機構洽談合作。這些
石材不僅擁有統一的品牌標識,更建立了從礦山開采、加工生產到成品出廠的全流程質量追溯體系。
“我們要讓每一塊石材都擁有可追溯的‘身份證’。”何曉剛表示,通過品牌化戰略,隨縣石材的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花崗巖石材產業基地,產品廣泛應用于城市廣場、高端住宅、公共建筑及海外工程項目。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盧鵬起在巡館時對隨縣模式給予高度評價:“地理標志商標不僅是對優質產品的保護,更是推動區域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引擎。”多位國際嘉賓也對隨縣“綠色發展+品牌建設”的創新實踐表示贊賞。
展望未來:講好“石韻隨縣”品牌故事
石材網了解到,本屆商標品牌節還舉辦了多場國際論壇,來自墨西哥、塔吉克斯坦等國的知識產權官員及跨國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品牌保護與價值提升路徑。隨縣石材管理辦公室主任程合寶、縣商標局負責人何榮輝表示,將以此次參展為契機,深化與國內外機構的合作,推動隨縣石材品牌“走出去”,讓“石韻隨縣”的產業故事傳得更遠、叫得更響。
從一座座荒山到國家級品牌,從粗放開采到綠色智造,隨縣石材正以品牌為筆、以創新為墨,書寫著中國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的精彩篇章。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