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巖市永定區洪山鎮,一種名為“永定紅”的紅色石材正在以生態友好型的方式重塑當地的傳統產業格局。石材網獲悉,這種因結構致密、質地堅硬而聞名于建筑界的礦石在當地已探明儲量達92億立方米,可采儲量約為46億立方米。如何在利用這一“大自然的饋贈”的同時保護綠水青山?永定區通過建設“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給出了答案。
循環經濟,實現生產廢水零排放
園區內的企業采用了先進的全自動化生產設備,特別是在石板材切割過程中實現了帶水作業,有效解決了粉塵問題。每個廠房配備了六級沉淀池,確保生產廢水經過逐級沉淀后被重新抽回車間循環使用,真正實現了“只取進來,不向外排”的環保理念。此外,一家原料加工企業將石粉、石渣等廢料深加工為陶瓷水磨原料,不僅解決了廢棄物處理問題,還實現了100%的回收率,形成了從“石材開采—石材加工—石粉廢渣處理—建材產品”的全產業鏈閉環。
數據見證轉型成效
自2017年啟動建設以來,“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取得了顯著成果。園區內企業數量從最初的8家增加到了現在的25家;今年上半年累計完成產值6.64億元,同比增長7.5%;工業用電量達到76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0.04%。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園區的快速發展,也展示了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美好前景。
結語
通過實施嚴格的環保措施和循環經濟模式,永定區成功地將傳統的
石材開采和加工業轉型升級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對于石材行業的老板們而言,這不僅是應對市場變化的有效策略,更是對未來負責的明智選擇。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永定紅”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