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石材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訂單獲取愈發艱難,尾款回收周期拉長,員工薪酬發放壓力增大。在同質化產品泛濫的市場中,價格戰愈演愈烈,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頻發——那些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低價產品,反而擠壓了堅持品質、注重服務的優質企業的生存空間,最終使整個行業陷入兩敗俱傷的惡性循環。
價格優勢的誤區:看似強大,實則脆弱
一些人誤以為流量即一切,開口便是“先把價格降下來”。然而,這種思維忽視了石材行業的本質:石材是服務的載體,而非單純的材料交易。如果一家企業的唯一優勢是價格,那么它實際上毫無優勢可言。
價格戰的本質是“內卷”,是最容易被復制、也最脆弱的競爭策略。你將價格壓至成本邊緣,對手可以咬牙再降5%;今天你用低價吸引的客戶,明天可能因更低的價格而轉身離去。更嚴重的是,低價往往伴隨著妥協:要么降低石材品級(如用B級料冒充A級),要么縮減服務環節(測量粗糙、安裝敷衍、售后缺失),最終損害客戶信任,毀掉自身品牌。
真正的競爭壁壘:讓石材價值落地
石材行業的終極競爭,從不是“誰更便宜”,而是“誰能真正實現石材的價值”。流量能帶來客戶,但能留住客戶、促使其復購甚至主動推薦的,永遠是那些隱藏在石材背后的服務細節——精準測量、專業安裝、及時響應、長期維護。
將精力聚焦于服務打磨,看似緩慢,實則是構建真正的“護城河”。這比依賴流量和低價更為穩固和可持續。優質的產品不是靠嘴皮子吹出來的,而是用心血澆灌的結果。用心需要時間,更需要投入。無論是傳統別墅還是高端餐桌,若有人聲稱能靠低價策略成功,那無異于天方夜譚。因為低價門檻極低,一旦巨頭入場,小企業將瞬間被碾壓。
質量是“記憶投資”,而非“成本負擔”
價格或許會被迅速遺忘,但質量卻會長久留存于客戶的記憶中。一雙兩千多元的鞋子穿了七年,其性價比遠超頻繁更換的廉價品;一個便宜但生蟲的蘋果,不僅損害健康,更破壞心情。對石材行業而言,質量從來不是成本負擔,而是對品牌聲譽的“記憶投資”。
它不像降價那樣立竿見影,卻如年輪般在時間中沉淀,最終成為品牌最厚重的底色。當價格的喧囂散去,唯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品質,才能被客戶長久銘記。
結語:堅守匠心,期待百花齊放
各位同行、前輩與友商,希望我們都能守住內心的堅守,自信地與更優秀的企業并肩前行。我們失敗的原因,真的是價格嗎?恐怕從來都不是。
愿每一位石材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我期待看到行業百花齊放,期待見證藝術品級別的石材作品誕生,期待重拾那份被遺忘的匠心,期待我們的項目能夠被世人銘記。這才是
石材行業應有的未來。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