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獲悉,近日,由河北省保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保定市標準化所牽頭制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定瓷工藝規程》《非物質文化遺產 曲陽石雕工藝規程》兩個系列省級地方標準正式發布并實施。這是保定市首次針對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定系統性技術標準,標志著當地特色文化產業邁入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作為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此次標準的出臺旨在通過統一工藝流程、固化技術參數、規范質量控制,為定瓷和曲陽石雕兩大傳統產業注入“標準化動能”,助力其提升產品一致性、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定瓷與曲陽石雕是保定市極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瑰寶,均已形成顯著的產業集群效應。目前,曲陽縣擁有定瓷生產企業及作坊200余家,年總產值接近2億元,產品涵蓋傳統仿古瓷、日用瓷、藝術瓷等多個品類,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格局。曲陽石雕產業更為龐大,覆蓋全縣9個鄉鎮,相關企業超過2300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年產值突破50億元,產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有“中國雕刻之鄉”的美譽。
然而,長期以來,行業內存在工藝流程不統一、技術參數模糊、質量控制缺乏規范等問題,導致“同品類不同質”現象突出,不僅影響產品口碑,也制約了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
此次發布的系列標準,聚焦生產全過程,對原料選取、成型工藝、雕刻技法、燒制溫度、表面處理、質量檢驗等關鍵環節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科學規范,實現了傳統技藝與現代標準體系的有機融合。
標準實施后,將為企業提供可操作、可復制的生產依據,有助于:優化生產流程,降低運營成本; 提升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與一致性;減少資源浪費,推動綠色可持續生產;增強消費者對“保定造”傳統工藝品的信任度與辨識度。同時,標準也為非遺技藝的傳承與教學提供了權威參考,有利于推動傳統工藝從“經驗驅動”向“標準引領”轉變。
據保定市市場監管局介紹,下一步將把標準實施作為重點工作,通過組織宣貫培訓、開展技術指導、建立示范企業等方式,推動標準“進車間、入流程”,切實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實踐。同時,將建立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機制,定期跟蹤反饋,適時開展修訂完善,確保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前瞻性。
石材網了解到,未來,保定市將持續探索“非遺+標準”融合發展路徑,以標準化手段推動傳統工藝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邁進,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產業高地,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更加蓬勃的生機。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