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石材行業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業內常有“未來80%的石材企業將被淘汰”的論斷,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市場規律與時代變革的必然結果。當高速增長的潮水退去,留下的不僅是裸泳者,更是對所有企業生存能力的終極考驗。
我們無需過度悲觀。盡管當前經濟增速放緩,行業面臨整合壓力,但支撐石材市場的底層邏輯依然堅實。十四億人口的內需基本盤,決定了“衣食住行”這一核心需求不會消失。更重要的是,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不可逆轉。當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居住品質的要求也隨之提升——誰還愿意長期住在鋪著劣質瓷磚、毫無質感的空間里?對高品質石材的需求,恰恰是消費升級的體現。因此,與其說石材是“夕陽產業”,不如說它正經歷從粗放擴張到精耕細作的轉型陣痛。
參考日本經濟“失落的三十年”,表面看是停滯,實則是在高成本、高成熟度下進入穩定而高質量的發展階段。我們的未來或許也類似:高速增長期結束,但市場并未萎縮,而是進入深度整合與優勝劣汰的“精耕時代”。
當前石材行業現狀是:企業數量龐大(如水頭數千家工廠),集中度極低,遠未達到像空調行業(格力、美的、海爾主導)那樣的整合水平。這意味著,行業洗牌才剛剛開始。淘汰的不是
石材這個行業,而是那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適應新環境的企業和經營者。
因此,當下石材企業最核心的戰略,只有一個:活下去。
這“活下去”三字,重若千鈞。它意味著在訂單減少、成本高企、資金承壓的至暗時刻,依然要保持韌性,熬過這痛苦的三到五年周期。這期間,比拼的不再是規模擴張,而是內功:成本控制、產品創新、品牌建設、數字化管理、綠色生產。
請相信,每一次行業低谷都是重塑格局的契機。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金。被淘汰的不是行業,而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人。誰能在這場洗牌中堅持下來,誰就能在下一個增長周期中成為引領行業的“箭頭”,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迎來真正屬于強者的春天。
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勝利,也是未來一切可能的起點。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