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底,一場盛大的石材供需對接會讓沉寂數年之后的隨縣石材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隨縣石材作為曾經的花崗巖王者,在萬眾矚目的高光時刻,卻突然按下暫停鍵,這些年又經歷了什么?是如何再度名震業內?我們一起跟記者的采訪深入了解隨縣石材背后的故事。
隨縣石材資源得天獨厚,以飾面用花崗巖為主,儲量大、質量優、易開發,成為隨縣經濟發展的產業基礎。自2009年隨縣掛牌成立后,石材興縣成為當地一個的產業重要支柱。
隨縣石材品種包括黃金麻、白麻、芝麻灰、黃金鉆、白金、卡基諾金六大系列。其單個品種又分若干個小品種,比如白麻又分大花,中花等。尤其是黃金麻、黃金鉆、卡基諾金,是全國的稀有品種,不僅花紋均勻、顏色鮮亮,且耐腐蝕耐酸堿,是極好的建筑用材。
石材網了解到,因為產品獨特,隨縣石材很快成為建材市場的寵兒,有的品種更是一度占據全國同類品種80%的市場份額。隨縣成立三年后,一躍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進位先進縣”。其中,近40%的貢獻來自于石材產業。
陣痛期——壯士斷腕只為王者歸來
在隨縣石材的高度發展期,因前期缺乏總體規劃,致使產業近乎野蠻生長,存在的隱患逐步浮出水面。主要問題就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尤其是對礦山周圍的民眾生活產生極大影響。
據媒體記載,那時候大量非法開采企業進駐深山,幾十座山頭被挖開,廢棄的邊角料隨意丟棄,山上流出的不再是清泉,而是渾濁的乳白色的水漿,采石場附近植被被破壞,各個山頭之間留下了很多堰塞湖,礦山生態一度令人堪憂,民眾不斷投訴,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如此龐大的產業,無論從就業的層面,還是稅收的層面,都牽一發動全身。對此,隨縣痛定思痛,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按下了
石材產業高速發展的暫停鍵,成為當時業界的重大事件。
但值得一提的是,暫停并非是為了關閉,而是為了更長遠的戰略謀劃。隨縣聚焦前期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展開了一系列行動:針對濫采濫挖,隨縣對礦權進行深度改革,確保責任主體的落實,實現石材資源的有序開發;針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采取全面覆土復綠,且建立機制確保修復常態化。自2021年以來累計投資5.23億元,開展修復治理,做到了礦區所有平臺、邊坡、堆渣場及加工園區應覆盡覆、應綠盡綠,形成喬、灌、草“三位一體”的立體綠化格局;針對廢渣廢水污染,投資10多億元,興建尾料、尾礦和污水處理項目,變廢為寶,“吃干榨凈”,實現產區全天候“天藍、地綠、水凈”的目標。
經歷轉型陣痛后,隨縣石材迎來是升級發展新局面。2024年,伴隨隨縣石材礦山的重啟開采,捷報頻傳:7月,隨縣石材園區被主管部門授予“全國管理創新石材工業園”稱號;10月,啟動開采僅幾個月的福昌礦業公司、鴻盛礦業公司兩座礦山,被評為“湖北省綠色礦山”;11月,隨縣智慧礦山項目榮獲第七屆“綻放杯”全國三等獎;12月,吳聯、吳隨礦區也被評為“湖北省綠色礦山”。
再出發——新亮相展現強大信念
在2024年末,隨縣政府和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一起,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隨縣石材供需對接峰會,這是隨縣石材一次全新的隆重的亮相。100多位建筑裝飾企業的采購商和設計師,親眼目睹了隨縣石材蝶變后的嶄新容顏。
縣委書記陳良在致辭中說,隨縣正打造石材全產業鏈年產值超500億元、沖擊千億元的綠色建材產業集群,希望隨縣石材人與全國建筑裝飾行業的精英一起,合力續寫隨縣石材的新傳奇。
針對隨縣石材這幾年的經歷,隨縣石材協會會長楊慶增給出了答案。本輪礦權拍賣最短的19年,最長達到32年,確保了隨縣石材穩定持續的供應;隨縣石材鐵路專用線已列入國家建設項目,正計劃投資11.9億元進行建設;隨縣投入30億元,對石材產業園全面提檔升級;引導46家石材規模以上企業投資8.7億元,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提高產能。
石材網了解到,目前,隨縣石材具備年生產 530萬立方米荒料、1.8億平方米板材的能力,隨縣石材正以全新標桿的姿態書寫產業發展新輝煌篇章!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