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小石雕福壺,雕刻著東西塔、老君巖、簪花圍等諸多泉州文化元素,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近日,泉州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惠安石雕”(臺商區)代表性傳承人董錦燦創作了泉州福壺系列石雕作品,將“福壺”與泉州文化元素相結合,致力于讓游客通過茶壺就能了解到泉州文化。
石材網獲悉,1月17日,有記者走進位于泉州工藝美術合作社內的董錦燦大師工作室,只見這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玉石雕作品。走進細瞧,你會發現,他將泉州的東西塔、老君巖、簪花圍、西街、刺桐等泉州標志性文化元素融入壺身,在精心雕琢下,每把福壺都成為具有泉州特色的藝術品。
董錦燦表示,每一件石雕作品都蘊含著美好的寓意和祝福。你來泉州,可以在這里帶走一把福氣。
去年10月,泉州工藝美術合作社竣工開放,并引進大師工作室,這里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對此, 董錦燦表示,大師工作室是泉州工藝美術的展示窗口,當希望游客們走進工作室時,不僅是來看他的石雕作品,更是通過作品來感受泉州文化。
思來想去,董錦燦認為壺與福諧音,用茶壺來體現,寓意“福氣”,壺身也便于更好地創作,為此他用了兩個月時間設計、雕刻出這兩把木魚石茶壺。接下來,他還將嘗試用和田玉、翡翠、冰磧石等不同材質來雕刻。
董錦燦告訴記者,在他自幼對雕刻耳濡目染,1995年,他入伍,到了部隊也放不下這門手藝,空閑之余就堅持創作,他從部隊回到泉州邊防部門工作后,開始經常向當地石雕大師請教、切磋。因放不下對雕刻的熱愛,轉業不久后他選擇全身心投入玉石雕創,雕刻出數千件各式各樣精美的藝術品,深受收藏者的歡迎。同時,他坦言,創作玉石雕作品時,能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雕刻盡情表達出來,這是它最吸引他的地方。
石材網了解到,從事玉石雕創作30多年的董錦燦,在雕刻領域有很深的造詣,能充分賦予玉石以“形、神、意”,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雕刻藝術大賽及相關博覽會獲獎。如在第四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中,董錦燦的作品《心清品千山一》榮獲“福雕獎”金獎;《深山訪友》榮獲“福雕獎”銀獎,他獲評“杰出策展人”“最受歡迎的守藝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針對茶壺雕刻,董錦燦可將鏤空雕、透雕、圓雕等玉石雕工藝能全部運用上,充分展現出他在玉雕創作上的深厚功底。其中,壽山石作品《茶壺》已由泉州市博物館收藏。
到如今,董錦燦在玉石雕刻領域深耕了30多年,從愛好到職業,他把玉雕當成興趣潛心鉆研,在發展玉雕事業的同時也,也致力于將石雕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