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總算見到了真品,大唐余韻撲面而來!”這是8月3日,游客牛艷麗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站在“彩繪浮雕散樂圖”前的感嘆。學習傳統樂器的她,多年來一直都是從圖片和視頻中了解這件古代石雕珍品,這次終于有幸直面欣賞。
石材網了解到,這件來自河北的國寶級文物,是燕趙大地的絕美石雕珍品之一,整幅散樂圖采用浮雕形式,以漢白玉精雕細刻而成,唯美華彩,生動展現非凡的傳統技藝。
7月23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北省文物局、保定市人民政府、河北博物院、曲陽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惠世天工——河北曲陽石雕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48件(套)石雕文物,97件當代曲陽匠人的精心巧作,共同薈萃于此,細致展現了曲陽石雕的古今傳承、工藝技法和藝術創新。
采訪中,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河北博物院陳列展覽部副主任林章芹對展出的曲陽石雕如數家珍:“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石俑,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曲陽石雕;曲陽縣修德寺遺址出土釋迦牟尼佛坐像,刀工精湛,呈現出風格變化……”
游客汪先生表示,博物館內好多件文物讓自己驚艷。談到印象最深刻的展品時,他表示非常喜歡五代時期的彩繪武士浮雕石刻。這一對石刻目前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均出土于曲陽縣靈山鎮西燕川村王處直墓。其中一件武士雕像由美國收藏家安思遠捐獻給中國,另一件武士雕像于2000年出現在佳士得美國紐約拍賣會,經中國政府多方交涉,最終將其歸還中國。他坦言,上年前的文物能保存如此完好,真是讓人贊嘆!同時,這個展覽非常棒,一股深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多了解曲陽石雕。
因居山曲之南而得名的河北曲陽,孕育了獨特的白石資源,其質地溫潤如玉,純凈細膩,是雕刻良材。這千百年來,曲陽石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續兩千余年長盛不衰,“石雕之鄉”已經成為曲陽的一張名片,盛名享譽海內外。展覽現場,現當代藝術家匠心巧思的“風韻千古系列之《釵頭鳳》”“春江花月夜”“次第花開”“荷塘獨聽蛙”等一系列作品,充分展現了曲陽石雕匠人的創新探索精神。
石材網了解到,自西漢以來,曲陽匠人因時而創作、應運而發展,服務于佛教造像、宮殿陵寢,乃至新中國大型紀念工程等諸多領域,滿足需求的同時,也引領時代藝術和技術的發展,創新正是其長盛不衰的根本。
曲陽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劉斌表示,曲陽石雕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將其守護好、傳承好、發揚光大,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