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獲悉,在昭通市永善縣務基鎮八角村新興石材有限公司的廢棄礦山恢復治理現場,昔日碎石、破房和機械已不見蹤影,呈現在眼前的是平整的土地上覆蓋了厚厚的泥土,一株株枇杷樹、芭蕉芋、毛豆等給礦山地塊披上一層淡淡的綠裝,這正是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昭通市交辦的一個群眾投訴舉報問題整改現場的寫照。
據了解,在今年5月13日,督察組向昭通市交辦群眾投訴舉報問題指出,2014年至2016年期間,新興
石材有限公司在永善縣務基鎮八角村永模一組馬草坡租用土地采石,如今采石場已關停,但部分廢石、機械和廠房遺留在土地上,未開展生態修復。
收到督察組交辦的問題后,昭通市委、市政府立即責令永善縣開展調查。經實地調查核實,2012年礦權人與地塊涉及群眾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流轉期限為10年,礦權人支付了6年的流轉費用,采石場關停后,因支付群眾剩余土地流轉費問題未解決,涉事地塊棄石未清理、機械設備未拆除,因此未開展生態修復工作。
對此,經過永善縣組織相關當事人協商,礦權人及涉事群眾均同意將場內機械設備變賣來抵扣尚未支付的土地流轉費。在務基鎮人民政府的見證下,礦權人將這些設備進行了變賣,結清了全部土地流轉費用,清理了棄石、拆除了設備,并根據“宜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原則開展了生態修復,完成復墾土地10畝,還栽種了芭蕉芋、豆苗、紅薯等農作物,整改成效顯著,深得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石材網了解到,為了有效改善因歷史遺留等問題而廢棄的礦山生態環境,近年來,永善縣著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推進轄區內廢棄礦山修復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完成了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并通過省級核驗,修復廢棄露天礦山237公頃;2024年4月啟動的17座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目前修復已完成485.31畝,正在組織縣級自檢;18個已關閉的有主礦山完成了復墾復綠,過去那些顯眼的“生態傷疤”早已慢慢褪去而煥新為翠綠的新裝。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