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是一位具有家國情懷的石材人,他是廣西萬升石業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萬傳,也是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首屆全人民政協“優秀委員工作室(站)”獲得者,現任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常務會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副主席。
石材網了解到,其實王萬傳福建人,最開始是老師,后來才下海經商,在廈門做進出口業務生意,50多歲才來到廣西賀州創業,在此做石材有10多個年頭。
據《中華建筑報》記者采訪王萬傳獲悉,轉型創業源于2014年的福建招商。那時候,賀州市領導到福建招商時洞悉到,福建水頭做人造石的企業,原材料大都是從賀州購買,那說明賀州有發展人造石的先天優勢,何不把水頭的人造石企業招來賀州。就這樣,很多人造石企業被吸引到這邊來投資了。
王萬傳回憶表示,但是自己跟
石材行業是沒有接觸的,只是家族里有做人造石,于是他便以一個投資者的身份郭磊賀州。自己兄弟兩個分別在賀州投資了一個人造石企業,每個企業的投資都在2個億以上,他的公司就是廣西萬升石業有限公司。
雖是一個石材行業的門外漢,王萬傳并未對自己放松要求,他表示,既然來賀州創業,就得像顆釘子扎根在這里。當時按招拍掛條件,賀州方面應該把土地做好三通一平后給他的,但他不想在時間上浪費,便自己掏錢平整土地,很快就把廠建起來了。
因起點高,在廠房投產后兩三個月,廣西萬升石業便已經達到了規上企業的規模,高峰期年產值達到了幾個億。
王萬傳坦言,正是因為他不是做石材出身的,思維反而不受局限,在研究設備、工藝方面,更有另外的視角。如環保達標的問題,因人造石是采用石粉制作而成的,勢必就有灰塵, 且之前還要用樹脂粘合劑,就會有排放。可以說,石材生產發展中的各個環節,都要關注到,同時也倒逼著他去學習和跨越。如今,萬升石業已有幾十個發明專利,包括設備設施,包括材料、工藝等等,是多個人造石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起草人。
談及石材行業的內卷現象,王萬傳表示這源于三個方面:國際形勢變化、房地產業調控及新冠疫情影響,三個因素的疊加造成需求下降,市場萎縮,他的企業也面臨同樣困境。他認為,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是行業組織當充分發揮作用,形成共識,讓在企業生存下去的同時,盡量考慮到行業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作為企業,要凸顯自身特長,他立足廣西是一帶一路的橋頭堡的優勢,并以創新驅動為抓手,積極開拓市場,謀求新的增長點。
石材網還了解到,王萬傳在做好石材企業的同時,發揮個人余熱,積極開展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在聯系幫扶貧困村時,他曾任了6個土瑤村的榮譽村主任,看到那里的孩子家里離學校很遠,吃了早餐得管一天,當時就捐助了60萬,安排給六個村子的小學生解決營養午餐。后來為改善土瑤學生教育問題,著力籌集資金,新建了賀州市平桂民族學校,但這個學校學生宿舍還沒有洗手臺,為此又他籌集了40多萬助力學校建設。
在王萬傳看來,自己就是一個石材人,一個企業家,所謂的家國情懷,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國家為社會,力所能及的盡一份責任,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真正的聯系到一起,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做大,人生才有方向。這是一種貢獻,也是一種價值體現。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