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材網了解到,曲陽石雕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一歷經了2000多年薪火相傳、斧鑿刀刻的“老手藝”,在當下信息和數字技術浪潮中革故鼎新、與時俱進。
再看當下曲陽石雕行業,傳統工具使用逐步弱化,傳統雕刻工序在減化,粉塵在雕刻場景中消失……這系列“數字之變”正帶來行業新氣象。
近日,記者走進曲陽騰陽雕塑有限公司,在其雕刻車間,全然不見傳統雕塑匠人用刻刀和鑿子雕刻的場景,可看到12臺數控機床分兩排擺開,由一名工人巡回操控。其中5臺為雙軸雕刻機,正在分別雕刻同一件雙面圖案的影壁。
公司負責人楊躍亮告訴記者,就拿這件影壁墻來說,傳統手工雕刻的工序大體分為選料、勾輪廓、刨荒、打粗、打細、打磨6個環節,一個也不能少。而數控機床根據電腦繪制的三維模型路徑精準雕刻,將傳統雕刻中勾輪廓、刨荒、打粗三步轉化為集中一次快速成型。如果用兩個工人全手工完成這件影壁墻,需要10天時間。而用數控雕刻機造型后再加人工,只需要4天時間,成本能從8000元降到4000元。
楊躍亮介紹,用數控機床雕刻,是模仿人工手法對石材做“減法”,盡管機器前期能完成80%左右的雕刻量,但人工打細打磨都在后期,所以作品與全人工制作并無區別。
正是數控設備帶來的諸多好處,讓曲陽縣諸多雕刻企業躍躍欲試。對此,曲陽縣因勢利導,以 成立數字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載體,廣泛開展行業發展交流會、數字化典型推介會、設備應用技術培訓會等,培訓數字化復合雕刻人才2000多名,推動547家石雕企業轉型升級。縱觀如今的曲陽,數控機床的普及已成燎原之勢。
曲陽縣羊平鎮是曲陽石雕的發源地,也是該縣石雕制作的聚集地,近兩年來,一批服務石雕業的3D打印中心,像雨后春筍般在鎮上涌現出來。
在羊平鎮景山路上一家名為“FDM3D打印中心”公司,車間里擺放著46臺3D打印機。伴隨“噠噠噠”緊湊清脆的打印聲,人物模型逐步顯現輪廓……該公司設計師王國安告訴記者,這是為當地客戶打印石雕創作模型。傳統的石雕創作,前期需要畫出圖稿后用泥巴塑模型,耗時費工又不可或缺。現如今采用3D打印,只需客戶提供設計圖稿,這邊三維建模后就能用3D打印機打出模型,可謂省時省力又省錢。
看好3D打印和打印設備良好的市場前景,曲陽縣省級重點項目——大合3D打印中心建設項目標準化廠房在該縣經濟開發區拔地而起。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前期主要建設一座3D設計研發中心和3D打印機制造中心,待項目建成后可年產3D打印機2000臺。
在位于曲陽雕塑文化產業園的眾友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外裝車間里,3名工人正在調試檢測一臺四軸四聯動數控機床的電氣線路。這臺機床長7.5米、高3.5米,是為當地一家石雕企業專門訂做的,經過焊接、加工、總裝等7道工序后即可投用。該公司從2015年創辦,公司始終緊盯核心技術攻關,這些年先后取得了硬件和軟件方面創新專利20項,其中3項為發明專利。
以“研”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政府以強化引導和服務為主,這是曲陽縣以“政企學研用”模式推動石雕數控裝備產業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曲陽著力推動石雕產業轉型升級,縣域2300多家石雕企業數控裝備應用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目前80%以上雕刻企業已經實現了數字化升級改造,開啟了曲陽石雕的數字化時代。
曲陽縣委書記陳江河表示,曲陽立足石雕產業優勢,堅持石雕數控裝備產業化和石雕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以數字經濟賦能石雕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推進數字雕刻產業高質量發展,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場景在曲陽傳統石雕產業中生動呈現。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