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賀蘭山東麓曾是亂石荒灘和廢棄礦坑,如今卻變身為超60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成為中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是寧夏的“紫色聚寶盆”。
石材網獲悉, 因生態修復成效明顯,“賀蘭山下鎮北堡廢棄礦坑生態修復”案例收錄在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并向全國推廣。
據了解,賀蘭山是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寧夏的“父親山”。由于砂石資源豐富,20世紀50年代,賀蘭山迎來大規模無序開采,僅銀川市鎮北堡礦區,就分布著上百家砂石廠和采礦場,讓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自2010年開始,銀川市對賀蘭山東麓(銀川段)礦山生態環境進行系統修復治理。
修復治理要結合礦山實際,而鎮北堡礦區恰位于北緯38度葡萄最佳種植帶,最適宜發展葡萄酒產業,因此,銀川市將其生態修復與葡萄酒產業結合起來,先后投資了近20億元,同步開展葡萄酒產業布局、生態環境治理等工作,建成葡萄園、防風林帶組成的綠色長廊。通過一些列修復舉措,礦區“含綠量”大幅提升,部分葡萄園增建攔蓄功能,“園成方、林成網”,修復了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構筑了生態涵養的綠色屏障。
從采到治,賀蘭山東麓的許多采礦企業在廢棄礦坑中“掘金”,變身成為酒莊,志輝源石酒莊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縮影。
該酒莊原型為鎮北堡礦區老袁砂石場, 負責人2008年開始在礦坑上建設酒莊,在平整改良后的土地上種植釀酒葡萄,并與政府聯建運動休閑公園及生態園,讓廢棄礦區變身園林式酒莊,產生的經濟利潤反饋酒莊生態建設,實現生態與產業效益的雙向提升。
同時,寧夏官方與各個轉型成功的酒莊形成聯動,充分利用區域內的舊采石場和遺留采坑開展生態修復,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打造并布局發展文旅產業,打造了以鎮北堡為核心的生態文旅廊道,形成紅酒、旅游、文化、餐飲、民宿、研學等“生態+多種業態”融合發展,多家酒莊評為4A景區。
石材網了解到,如今,賀蘭山東麓打通了“生態治理+文化旅游”新通道,曾經的鎮北堡礦區先后建設20多家酒莊和12家特色民宿,為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近13萬個,保護性開發近10萬畝未利用地和廢棄礦坑,帶動了當地農戶就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
另外,寧夏還探索構建了“政府+企業”聯合治理新模式,建立起政府、社會、企業、金融共同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機制。以2023年開始建設的張騫葡萄郡項目為例,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修復利用廢棄的2.3萬畝砂坑土地,將打造世界最大下沉式生態型葡萄酒莊集群,實現生態價值多元化轉化。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