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獲悉,今年10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大力推動轉型升級。 縱觀“世界石材之都”南安,近年來,正是聚焦綠色先行、創新引領、融合發展的思路,著力推動千億石材產業優化升級,已逐步蹚出了一條傳統產業向“新”求質的新路子。
目前,南安擁有石材規上企業428家,全國行業十大龍頭企業有9家入駐南安,產量和進出口量占全國的70%,貿易遍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石材產業強力引領出口,產銷率增長16.7%,比上年同期提高43.5個百分點。
創新驅動,實現綠色低碳
11月11日下午,記者在南安利源石業工廠看到,一臺臺重型機械將大型石材精準地放置在加工臺上,鋸切、打磨等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據其總經理王華偉介紹,公司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自2016年起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進行技改。與砂鋸相比,他們引進的“花崗巖多股繩鋸機”噪聲低、污染少,出材率高、粉塵率低,是行業最先進的綠色環保切割工具。
南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不少企業探索將石塊邊角料、石粉等材料的重新利用,目前南安已有10家石粉綜合利用企業,年消納石粉能力超400萬噸,可實現全部石粉就地消化處置,從源頭上減少石粉產生量,提升
石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傳統切割技術成材率低,且耗電量高、噪聲大、產生的廢粉多。通過推廣運用石材線鋸等循環經濟新技術,南安全行業石材出材率已由5年前的77%提升到目前的87%,同時,年石粉排放量由20年前的600萬噸減少到目前的約300萬噸。同時,南安積極開展產學研全方位戰略合作,攻克節能減排、減污降碳等行業共性技術難題,促進行業綠色節能發展。
跨界聯動,延伸產業鏈
走進利源石業的展示廳,石材與現代創意的結合更是令人大開眼界:當下流行的“暴力流體熊”,以石材填滿“壺身”的平面擺件,還有最新創意產品“石韻旗袍”……
如何沖破同質化競爭困局,進入高端石材市場,王華偉表示,唯有不斷創新并附加文化元素才能有效激發產品活力。每一塊石頭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紋理,將其與傳統文化結合,冷冰冰的石頭就有了溫度和個性。此次用獨家的祖母綠石材拼出“旗袍”的裙身點綴,特別受到國外客商的青睞。
在不久,前第二十四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暨石設計周及第八屆中國(南安)泛家居主題活動周圓夢舉辦,在石材美學館中,石材與家居、文創等行業玩起了“跨界聯動”,不僅有石材家具、掛畫等,甚至石材應用已滲透到了汽車、無人直升機等領域。
如今,南安還在積極引導石材行業向裝潢裝飾、精品藝術延伸,與國際室內建筑師/設計師團體聯盟、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等合作,進一步提升石材產品設計、石材空間應用,開發石材茶具、鐘表、臺燈、鏡子等日常家居用品。截至目前,南安市文化和創意石材企業總數超500家,涌現出英良集團“五號倉庫”、“問山見石”藝術館、東星“奢石文創園”等一批知名石材文創品牌,不斷打響“設計石都”的新名片。
模式重構,產業生態向新
“智能化生產如何實現?”“設備的技術迭代突破口在何方?”“加工廢料如何‘變廢為寶’?”……面對石材企業的“發展之問”,南安創新求變,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石材產業的融合發展。
2021年,南安與海爾卡奧斯合作共建“海石薈”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該平臺聚焦科技賦能、生態戰略,提供礦、料、采、供、用、服全產業六大解決方案,實現石材產業從數字化設計到生產(C2P)、從生產到數字化交付(P2C)全生命周期的新模式、新業態。
近年來,伴隨電商直播等新業態的興起,傳統石材商紛紛轉型生產石材家具、文創產品。南安緊跟熱潮,在今年的石博會導入“石電商節”,以“數字石材大板共享云倉”技術和“石材AI直播營銷新模式”為突破口,全方位開展直播宣傳,為企業導入更多流量,提升曝光量。
另外,首期1萬平方米的石材直播電商創業基地已落地石博會,帶動C端消費者流向
石材市場,將引領石材產業趨勢發展。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