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長泰林墩以芝麻黑
石材礦區而聞名。如今,走進林墩辦事處,周邊是青山如黛,樹樹蒼翠,全然不見曾經開采破敗的痕跡。
生態恢復了,林墩的好景色回來了,這是大家最真切的感受。林溪村村民陳建宏經營著一家名為“山水畔”的民宿,這里隨處可見昔日“石頭村”的影子:以前開礦采山的鋸石片被改造成大門的裝飾,石板材廢料變成了一級級石階……種種蛻變,也是林墩轉型之路的見證。
從賣石頭到“賣生態”,長泰點綠成金,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發展新路子。
資源依賴之困
吳田山矗立于林墩南部,因蘊藏著豐富的礦石資源,成為林墩人的“聚寶盆”。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不少林墩人陸續登山采礦,將礦石運往山下加工成石板材,售賣至全國各地,并出口到歐美、日本等地區。
因石而興,林墩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G654芝麻花崗巖石生產基地。發展鼎盛時期,林墩共有1098家石材加工廠、600多家染板廠,創造年產值30多億元;當地八成人口從事石材生意,支撐著區里財政“半壁江山”。
但伴隨石業高速發展,林墩生態環境的破壞日漸顯著:隨處可見“散亂污”的石材加工廠,切割石塊的噪聲日夜不停,粉塵漫天;作為九龍江的一條支流,林墩溪變成了“牛奶溪”,流域環境迅速惡化……
如此發展困境,長泰區銀塘辦事處白石社區也經歷過。
因地處山區,坑壟田占全村土地五成,不好耕作。依托得天獨厚的水域條件,全村200多戶村民走上養殖之路,僅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一處,生豬存欄5700多頭,鴨存欄2.4萬羽。但無限制地擴張,占用水塘養豬養魚,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村民叫苦不迭。
林墩辦事處主任賴其明表示,這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增長,勢必自毀家園。單純依靠資源要素投入,石材產業這種低水平粗放的發展之路難以為繼,轉型迫在眉睫。
于是,在2017年和2019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前后對福建展開了兩輪督查,并下沉長泰督查。2018年,吳田山全面禁止開采;2019年3月,《長泰推進石材加工企業綜合大整治工作方案》發布,要求全縣的石材加工企業在當年5月31日前全部停業整治整改。長泰吹響了石材產業大整治的號角。
破而后立,整治之后走新路
林墩辦事處黨委書記汪志彬回憶道:“一開始,就連一些當地的干部都不理解。大家覺得石材產業能給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禁了以后,村民靠什么討生活?”
后來經過27個村級基層黨組織的層層動員,統一了思想認識:在石材產業發展不到30年的時間里,吳田的山峰高度已經降低了10多米。石材開采對環境帶來的破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恢復的,長久下去,等到礦石資源枯竭,大家的生活更難。現實的觸目驚心,也讓村民下定了徹底整治的決心。
要徹底關停石材廠,關鍵是要幫村民找到謀生路。為了推進石材廠的關停,長泰區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對主動配合關停拆除的村民予以補助獎勵。多管齊下,僅用3個月,石材加工企業全面關停拆除。
串聯一、二、三產業,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成為林墩的破題之法。辦事處制定了拆干凈、整清楚、引項目的產業轉型“三步走”計劃,隨即對全域20公里的河道、水系、周邊環境等實施9個水環境整治項目綜合整治,用了兩年的時間,將原先的劣Ⅴ類水質提升至Ⅱ類,水質常年穩定達標。同時,針對石材廠拆除之后的空地,進行了復墾覆綠工作,新增耕地420畝、綠地面積2.4萬平方米,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此外,投資1.18億元,完成鎮區及各村18條主干道共26公里的路面改造,為后續的產業發展打好基礎。
如今,林墩已經策劃生成了一二三產項目100個。昔日靠“賣石頭”發家的林墩,現在靠著“賣風景”致富,成效初顯:2019年到2022年,來到林墩的游客從2萬人次到80萬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950元提升至26993元。
好風景換好“錢”景
吃上了“生態飯”,好風景帶來好“錢”景,村民換了一種活法。曾經經營石材加工廠的林溪村村民林敏娟開的民宿今年“五一”開張,訂單天天爆滿。她坦言,從做
石材到做民宿,一樣在家門口,但是心境完全不同。做石材的時候,每日過著粉塵漫天、噪聲不絕的生活,現在開起了民宿,聽著鳥語,聞著花香,完全是不一樣的生活品質。
在民宿周邊,各種旅游業態互為補充。毗鄰的舊石材廠區“騰籠換鳥”,改造成了半月山馬術俱樂部,填補了省內馬術運動的空白,也為林墩再添特色體育名片。再不遠處,獅山健康谷、山水畔國際親子樂園、溫泉小鎮等旅游業態一應俱全。形成了文旅康養、運動休閑、農旅觀光、閩臺文化等齊頭并進,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和諧局面。
林墩與白石的蝶變,正是長泰區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縮影。近年來,長泰做足“生態+”文章,在“生態+農業”上,打造了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精品休閑農業;在“生態+旅游”上,打造了“三山一廟一漂流”特色生態旅游品牌和線路。去年全區旅游總收入35.12億元。
長泰區委書記胡濱表示,綠色是長泰最鮮明的發展底色,今后將持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積極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之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長泰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