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傳統雕刻,人們腦海里浮現的便是匠人們用刻刀和鑿子雕刻的場景。而近日,記者走訪了位于曲陽雕塑文化產業園的眾友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雕刻生產車間,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在一個方方正正的設備內,隨著輥子來回移動,輸送進來的沙子被碾得平平展展,設備上面的2個噴嘴不斷地往碾平的沙子上噴灑黏合劑……就這樣,一個獅子雕塑逐步成型,其董事長張玉強介紹,這是他們最新研制的3D雕塑打印機。
一個1米高的獅子,24小時便可完成打印。原料只有沙子和黏合劑,所有成本加起來也就400多元。說起3D雕塑打印機的好處,張玉強算了一筆賬:同樣體積的石獅子,石料成本起碼3000元,如果是人工雕鑿最少需要半個月時間,如果用數控機床造型后再人工打磨也得至少8天時間,怎么算總成本都得5000元以上。
談及為何研制3D雕塑打印機,張玉強一下子來了精神,說起了其中的原委:尊重傳統文化,但也要放寬視野,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據介紹,張玉強1996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雕塑,1998年便投資建廠進行雕塑生產。2006年,曲陽石雕技藝被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讓他為自己從事的事業感到非常自豪。但傳統的石雕生產不僅有粉塵污染,產品也難以保持完全一致,致使價格不穩。他心想自己費盡心力的得意之作,如果能夠像復印機那樣復制出來就好了。
在2011年,聽說南方有企業采用數控設備生產木雕,張玉強立馬延攬人才,和高校合作,耗時4年多,在2015年研發出數控石雕設備。利用該設備,他從國外接了一個大單。這個原本200人雕刻15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們用了不到4年時間便交工,獲利不菲。
沒有粉塵污染,效率高,產品一致性高,數控石雕設備憑借優異性能迅速在曲陽“走紅”。傳承千年的曲陽石雕技藝,就此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數字時代,張玉強成了曲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目前,該縣雕塑產業基本普及了數控設備。
后來伴隨
石材資源的日益緊張和生態環保壓力的加大,張玉強又把目光瞄向了正在興起的3D打印技術。2021年開始,眾友和河北工業大學合作,花費2年時間研制出了3D雕塑打印機,它采用了先進的照片電腦合成技術,用實物照片直接在電腦上合成3D模型后,按比例直接打印出來的。
張玉強介紹,3D打印技術豐富了雕塑藝術創作的手段,不僅可提高生產效率,又有助于減少成本,極具發展前景。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