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曾經一度粗狂采石,不少石材礦山滿目瘡痍,生態破壞嚴重,就此擱置成為了廢棄石場。但有思想有行動,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意大利一位著名建筑設計師對此頗有想法,他建議對這些廢棄的Marmor采石場展開戰略再利用,通過通過改造每個采石場,創造出具有雕刻性和獨特的建筑組合,形成多樣化建筑的表達。
如它在2020年對廢棄的馬爾默采石場進行了創意設計,在采石場的中間至頂部區域設計了一系列住宅,野趣橫生。
還有一位設計師在卡拉拉溫泉浴場的比賽中,以“流失的風景”為主題,在采石場的空隙中規劃了一個溫泉,通過極簡主義的設計語言使人與自然產生對話。
再如一位巴西設計師,他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學生,將對位于里約熱內盧的貧民區內的采石場進行改造,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為貧民區的居民建造一個社區合作社,也借此提高城市對于貧民區的關注度。
在法國,Carrières de Lumières位于普羅旺斯的藍色海岸地區,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采石場,許多法國城堡用到的白色大理石都來源于此,1935年,現代材料的經濟競爭,導致了這一代采石場的關閉。在1959年,導演讓·谷克多發現了這顆蒙塵的珍珠,在這里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電影《俄耳甫斯的遺囑》此后,Carrières de Lumières向公眾永久開放,并逐漸成為藝術、歷史、時尚展覽的舞臺,被世人所知。
如此盛舉,屈指難數,留給我們最大的感受是石材礦山的美和震撼……
不斷探索和實踐,不論是通過礦山修復還是以上廢棄礦山改造,驀然回首,廢棄采石場也有我們追尋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