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說石材貴,事實上石材成品得來不易,單在石材開采方面就不簡單。這里我們來了解一番,石材在礦山開采這一源頭環節涉及方式及經濟指標,都蘊藏極大成本。因石材礦山的開采方法選擇正確與否,是該礦成敗的決定因素。開采方法事關礦山荒料生產率、荒料規格質量、荒料生產成本、石材資源利用程度、碎石廢渣排放量、自然生態環境影響、農業生產和村民生活安全等方面。唯有統籌考慮以上方面,礦山才可正常生存。所以,石材礦山需要正規化建設,也需要采用先進的開采方式。
礦山開發現狀
我國石材礦山數量大,但正規化建設、機械化開采的礦山并不多,大多數礦點還是采用塘口式原始方法開采。這是曾經我國石材工業重加工,輕礦山而形成的局面。
地處偏遠山區的石材礦山,外部條件差,涉及事務多、建設周期長、投資風險大,開采工作更是相對辛苦,所以,投資者愿意傾向于投資辦加工廠而不愿拿錢建設礦山,所以石材荒料市場出現不管規格大小、質量好壞都不愁銷路。
但當地村民從事開礦作業,事前不可能做地質工作,不會搞規劃設計,幾個人或十幾人組合在一起,有空壓機、鑿巖機、手推車、三角架吊就可以鑿巖爆破開采,以至于荒率極低,采出少量不規則的荒料運走后,遺留大量廢石、碎渣就地拋棄。且村民們采用游擊戰術,一座礦山周圍都是塘口,最后漫山遍野都是廢石碎渣。
據資料表明,用這種較為原始的塘口式爆破法開采石材,其荒料率一般都在4%-6%之間,機械化程度好的礦區,也不會超過10% ,剩下90%的資源在開采過程中都變成了廢石碎渣。資源浪費嚴重。
同時,技術設備有限,當靠著人力搬運,無法將大量覆土、廢石、碎渣運走,也無能力將大量覆土、廢石、碎渣集中堆集成丘,只好就地平鋪排放在山的坡面上,就造成了大面積植被被毀。而事實上,村民們開山采石拿走獲利的石材數量極其有限,只是地質儲量中表面層不太好的很小部分,而深部真正好的礦體,他們無法得到,也不讓后人來采,都被他們炸壞或埋藏掉了。
而且據調查,這種這種狀況已非個例,因為小業主們造成的各種隱患,一時顯露不出來,不像小煤窯那樣,稍有不慎便是人身死亡事故,社會影響大,石材礦山都是露天開采,死亡事故相對少,社會影響小,不被重視。
但細細探究,石材礦山的無序開采,造成的資源損失與環境破壞其實不亞于甚至超過小煤窯,后患無窮。
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會長鄒傳勝在考察四川、湖北多處礦山時就作出強調,要擺脫傳統原始方式,發展現代石材開采業。這無疑是給石材礦山的業主們敲響警鐘,要求礦山業主要有整體設計與規劃。與此同時,他還指出,礦區設計與規劃是幾十年上百年的百年大計,石材礦山設計需要有專業的設計單位及人員去操作,將業主的總體規劃融入設計中,既能體現業主希望達到的目標,又對礦山的具體條件做出科學的開采方案,這樣才能使礦山盡快擺脫無序開采的混亂局面。
礦山開采上的差距
縱觀全球,國外礦山開采水平可以從進口荒料表面留下的開采痕跡知道個大概,早有成套石材開采設備,石材礦山也都愿意采用先進開采設備,因此,他們的礦山都是按照開采設備使用要求去科學化、正規化建設。
開拓系統創造生產物質設備運進和荒料運出的通路;排土系統便于排棄物運出。排土場設計在礦山開采境界外的不影響生態環境的一個或多個地方,將廢石、碎渣、覆土分別集中堆放在指定地點,還要采取措施保證日后不會產生后患。
采礦場要形成開采臺階,臺階數量和參數應根據礦山年產量和開采設備要求而定,便于開采設備生產效率能正常發揮出來。
在開采臺階上分離、解體、整形荒料的方法也統一和簡單,即荒料全部用金剛石繩鋸鋸割而成,或臺階底平面(水平面)用金剛石繩鋸鋸割,其余兩個豎直面采用密集排孔用劈裂器分開。為了愛惜石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國外早已淘汰任何形式的爆破方法。
相比之下,我國在礦山開采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待改善提升。差距不是在開采設備上,因為我國已經能生產全套先進的石材開采設備,如鑿巖設備、吊運裝備、金剛石繩鋸、鏈臂鋸、金剛石串珠繩等各種機械,而是差距在科學化、正規化建設石材礦山的認識上。因此,我們要改變重加工、輕礦山的錯誤觀念,清晰的認識到石材資源是不能再生的,采出一點少一點,要愛惜資源、保護資源。
所以,對于石材加工廠,首先要考慮建設自己的原料基地,石材加工能力和石材礦山開采能力要匹配,才能保證石材工業不斷向前發展。我國已具備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石材礦山的技術條件和知識水平,現在正是擺脫傳統原始方式,發展現代石材開采業的大好時期,采用我國自己生產的成套開采設備,選擇適合自己礦山特點的開采方法,才是我國石材礦山業主們的生存發展之路。
三種開采方法的技術經濟指標
從進口荒料的表面留下的開采痕跡來看,國內國外開采方法都一樣,都是在臺階上開采:包括荒料全部由金剛石繩鋸鋸割而成;荒料的底平面用金剛石繩鋸鋸割,而其他兩個豎直面采用鑿密集排孔、劈裂器和脹裂劑分開;用刻槽機而引發的刻槽脹裂法。
繩鋸法:
生產工藝難度大(指穿繩孔對接),生產技術要求高、耗電、耗水、費時,采場產生泥漿多,給生產和生活環境造成影響。但它生產荒料率高,荒料質量好,相對開采成本高,企業經濟效益小,中低檔石材品種用它得不償失。
密集排孔脹裂法:
鑿巖工作量多、勞動強度大、勞動條件差、粉塵、噪音危害工人身體健康;荒料表面有鉆孔痕跡,影響板材率;荒料在驗尺上會有折扣。但是,荒料開采成本中的主要費用可大幅度減少,會給企業增加經濟效益。
刻槽脹裂法:
刻槽鉆孔數量少,可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巖孔內有槽線存在,當受外力作用后會產生應力集中效應,巖體必然會沿槽線處整齊斷開,槽線有導向功能,保證巖塊斷面平整而不會走偏,對脹裂劑質量要求不高,礦山容易實現自產自用脹裂劑的目的。荒料開采成本相對少,可給企業增加經濟效益。
以上只是粗略地從技術經濟角度對三種方法進行對比評述,但并不是它們真實的全部內容。其目的只是想借用數據來說明開采方法選擇正確與否,會給企業帶來那些經濟效益。
所以,單單在礦山開采這一環節,采用不同技術,達到各種指標, 背后都是強大的技術與設備支持,耗費的都是高額的開采成本,石材不貴都不行!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