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推動礦山整治與生態修復,各地采取成功案例宣傳學習及違規案例予以通報的做法,倒逼企業積極作為,有效落實好相關工作。據悉,在2021年11月22日,河南省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關于新增礦產資源違法違規案件通報中,通報了滎陽市東榮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擅自改變開采方式一案。通報表明,滎陽市東榮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中鋁集團滎陽張溝鋁土礦施工方)無視生態環境保護禁令,擅自將核準的地下開采方式改為露天開采,這種破壞性開采,造成100余畝的大采深、高陡坡區域,礦區水土流失嚴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在接到通報后,滎陽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展開了行動,對此案嚴肅查處,并全面推進全市類似問題的整治。目前,東榮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擅自改變開采方式一案取得了良好成效,也起到了打擊一案、震懾一片、整治一起、震懾一方的效應。該同時,案件的突破也是滎陽市對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零容忍”的態度的高度體現。
領導重視,高位推進整治工作
滎陽市委、市政府對陽市東榮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擅自改變開采方式一案高度重視,迅速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效光為組長,副市長李智俊為執行組長,相關委局和涉礦鄉鎮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展開專題會議,對案件相關問題進行再落實、再部署、再處置,并要求各有關部門與鄉鎮切實扛起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環保的政治責任,對照簽單落實好任務,堅決杜絕全域涉礦案件的復發。
為了確保將整治工作落實到位,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召開工作例會,聽取整治工作匯報,對整治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研判,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同時,鄉鎮建立有獎舉報機制,充分激發了人民群眾參與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對整治工作發現存在履職盡責不力、推諉扯皮、弄虛作假的,一律展開嚴肅約談。
對新增違法涉礦案件,
堅持“零容忍”,無論案件大小,勢必發現一起、立案一起、查辦一起、行政處罰一起、移交移送一起,持續保持高壓執法態勢。針對礦山“治舊”工作,統一思想認識,嚴格標準,采取有力舉措,力爭做到一次處理,長期有效。
多措并舉,對違規違法行為嚴肅查處
針對2021年6月群眾舉報的滎陽市張溝鋁土礦擅自改變開采方式進行開采一案件,同年6月25日,滎陽市資源規劃部門對該公司的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經核查:滎陽市東榮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位于崔廟鎮栗樹溝村,原采礦證有效期為2008年4月7日至2019年6月7日,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而采礦證到期后,該公司申請采礦權延續并經過審批,省級重新頒發了采礦許可證,有效期為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但存在擅自改變開采方式的違法行為。
接著,到2021年7月9日,資源規劃部門根據《礦產資源法》及《鄭州市礦產資源管理條例》規定對該公司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其違法行為進行罰款,并責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改正。與此同時,按照生態修復要求,責令該礦山企業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目前,該公司已履行完畢行政處罰內容,礦區平面修復已完成,正在種植植被及深度修復。
舉一反三,健全治理機制
結合東榮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擅自改變開采方式一案,滎陽市舉一反三,對全市礦山展開了拉網式排查,形成打擊礦產資源違法違規開采的長效機制,加快全市礦山整治與生態修復進程。
1.強化治理與修復責任,根據“誰開發、誰治理、誰破壞、誰修復”原則,由相關責任主體和責任人進行持續治理和修復。
2.咬緊目標不放松,建立聯動機制。由資源規劃部門積極發揮牽頭作用,對接協調,掌握最新工作要求;公安部對未明確生態修復責任主體的圖斑進行調查,發揮職能和情報信息優勢,為明確礦山修復主體提供信息保障。
3.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形成整治合力。充分發揮河長制、林長制、山長制、田長制監管作用,以“零容忍”的態度“控新治舊”,加快實現“不再欠新賬,加快還舊賬”的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新局面。
4.加大公益訴訟力度。對拒不履行礦山生態修復義務或履行義務不到位的相關責任人及時提起公益訴訟,依法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據滎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效光表示,接下來,滎陽市將進一步強化部門聯動,凝聚工作合力,持續將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嚴格按節點、按要求,高質量、高標準的完成整治任務。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