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要會議,聆聽產業發展的未來,據悉,在2022年1月4日,麻城市石材協會常務副會長蔡文藝、秘書長高劍峰作為黃岡市政協委員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黃岡市第六屆委員會一次會議。接著,1月5日,麻城市石材協會會長杜承揚、常務副會長李恒章作為黃岡市人大代表參加黃岡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從中我們也對麻城石材產業未來發展目標有了更多的了解。
麻城市石材協會3名會長以及秘書長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政議政。會議要求,全體與會人員將切實履職盡責,審議還市政協兩個報告與決議決定,協商討論好政府工作報告,堅持將加強黨的領導、嚴明紀律規矩、加強會風會紀監督貫穿會議全過程,確保風清氣正的會議格調。
在人民代表大會上,麻城市石材協會會長杜承揚說:麻城石材有現在的成績實屬“來之不易”。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產業規模之大、發展效能之高來之不易。在2015年園區建設的初期,僅有大約40家的小型石材企業,立足發展守舊的十足路口,于是麻城市委、政府大膽決策、細致謀劃、科學管理。歷經6年的努力,園區現已發展到了25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35家,中部(麻城)石材產業園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臨礦花崗巖生產基地。2021年前11個月,石材產業產值超200億,創造稅收超8億,經濟效益極為可觀。
二是產業綠色轉型、提檔升級工作成績來之不易。在麻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領導下,園區牢牢抓好環保、安全兩項底線工作,堅定“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信念。累計投資10億元打造綠色礦山,投資超20億元打造綠色園區,頗有成效。在2021年9月迎接中央環保督察時,園區沒有關門停業,而以最真實的狀態順利通過檢查,工作成績和治理思路受到了中央環保督察組領導的高度肯定和認可。
三是產業營商環境之優、發展勢頭之強來之不易。立足麻城石材產業的長遠、科學發展,麻城市委市政府從四大家中抽調主要領導成立了石材指揮部,隨后園區也相繼成立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環保分局、自規分局等10多個產業服務機構。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察團,來園區調研學習,紛紛表示羨慕我們的產業基礎與發展環境。2021年以來,高端園區、石材展館、交易市場、石材鐵路等重點項目加緊建設,另外還在籌劃尾粉循環園、石材物流園、石材博物館、石材文創中心等項目,還在推動石材產業鏈的完善,進一步激發了產業發展活力。
在黃岡市政協會議上,麻城市石材協會秘書長高劍峰說:麻城市石材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序到規范的20年。石材已成為麻城的重點支柱產業,也是麻城挺進百強的重要產業支撐。在黃岡市第六次黨代會上,張家勝書記更是明確指出,麻城要奮力打造全國
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
縱觀麻城石材產業,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著實取得一定的成績,但較高質量發展還有一定差距。例如產業層級不高、高新技術不足、產業鏈不夠完善等,麻城石材的前20年,是在亞健康狀態下飛速發展的20年。如今,推動麻城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也勢在必行。
接下來,麻城石材產業將根據“三綠色一循環”的發展思路,依托白鴨山石材礦產資源,以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為載體,著力推動礦山資源利用集約化、產業發展高端化、開采加工清潔化、園區運行智能化、交通物流高效化水平。推動園區企業實現“散變集”“小升規”“大變強”,引導園區集團型企業合并重組,有序退出規模以下企業,打造5至10家產值過10億元的“頭部企業”,積極培育更大規模的石材龍頭企業,促進園區向集約化、特色化、基地化轉變。
另外,鼓勵支持新引進的大型物流平臺企業做大做強,強化對園區內小、散、亂的物流公司的整合,減少稅源外流。加快數字礦山、智慧園區招商和建設進度,借助湖北大學麻城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平臺優勢,吸引并土洞更多新技術、新裝備在園區運用,為產業發展賦能。
將麻城石材建設成為中國石材行業的重要一級、中部地區的石材加工貿易集散中心,作為大別山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并為推動麻城早日挺近百強貢獻產業力量。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