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1月10日,從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自然資源局獲悉,城區滋潤鄉夏關城村建筑用砂采礦權一號礦區、朔城區南榆林沙洼村建筑用砂采礦權二號礦區、朔城區沙塄河鄉大涂皋村建筑用砂采礦權三號礦區成功出讓,礦權最高溢價率高達840%。
這三大采礦權基本情況如下:
朔城區滋潤鄉夏關城村建筑用砂采礦權一號礦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滋潤鄉夏關城村,面積0.508平方公里,可開采建筑用砂,資源儲量772.56萬噸,開采規模50萬噸/年,礦山服務年限15.4年,起始價1400萬元。最終由山西金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10000萬元成功競得,溢價率約614%,獲礦成本約12.94元/噸。
朔城區南榆林沙洼村建筑用砂采礦權二號礦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南榆林沙洼村,面積0.311平方公里,可開采建筑用砂,資源儲量472.35萬噸,開采規模50萬噸/年,礦山服務年限9.4年,起始價750萬元。最終,山西國發興隆工貿有限公司以7050萬元成功競得該礦區采礦權,
溢價率高達約840%,獲礦成本約14.93元/噸。
朔城區沙塄河鄉大涂皋村建筑用砂采礦權三號礦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沙塄河鄉大涂皋村,面積0.142平方公里,可開采建筑用砂,資源儲量161.97萬噸,開采規模20萬噸/年,礦山服務年限8.1年,起始價180萬元。太原市大涂皋沙石開采有限公司以740萬元、約311%的溢價率成功競得該礦區采礦權,獲礦成本約4.57元/噸。
對此,不僅有人唏噓,溢價840%,這小礦都拍出了天價?是何原因?又是何趨勢?
其實,早在2020年8月24日,山西省發改委、工信廳、市場監管局等14個部門和單位發布《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提出,山西省將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機制砂石;合理布局;合理布局大型及中型砂石企業,加快推動機制砂石產業轉型升級;要重點布局一批重點布局一批大型砂石生產基地,強化對重點地區的供應保障;加快新設砂石礦公開出讓工作,積極探索砂石礦的“凈礦出讓”。
而早在該方案發布前,山西省砂石礦山獲礦成本極低,例如朔州平魯區下面高鄉王家灣村石灰巖礦區資源儲量3335.85萬噸,成交價格2130萬元,獲礦成本僅0.64元/噸。該方案出臺后,獲礦成本有所上升,達到14.06元/噸。而隨后忻州忻府區三交鎮資源儲量7965萬噸的建筑用花崗巖(機制砂),以15400萬元的價格成功出讓,獲礦成本降至1.93元/噸。到了2021年,靜樂縣成交的兩宗礦區獲礦成本為1.70元/噸、1.92元/噸,相較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來貨,獲礦成本較低。
此次三宗采礦權的獲礦成本均高于山西省往年大部分的獲礦成本,
是否意味著山西砂石行業迎來了競爭發展的局面?如今較以往高成本的投入,是否相應獲得高回報?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