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天氣也是漸寒,但不減各地發展的熱情,近日,安徽省宣城市廣德市新杭鎮黨委書記陳文杰正忙著在工地上查看項目的進展。這里曾是廣德市新杭鎮的一處廢棄礦山青龍天石礦,如今這片山坡上是一片綠意青蔥,透亮的湖水倒映著藍天白云,景色好不優美。
據陳文杰介紹,這座石礦因礦產資源的開采造成部分山體植被破壞、巖體裸露,目前,當地正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積極盤活廢棄礦山。再過三年,這座由社會資本參與修復的廢棄礦山,將變成以汽車零部件、成套裝備、新材料等為主導產業的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
成為廣德市經濟高質發展的新增長極,屆時這座礦山也將同時帶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提升。
投資18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投資10億元的車輪轂電機項目、投資3億元的數控機床項目、投資10億元的文旅項目……新杭鎮的礦山還在修復,但項目已蓄勢待發,未來這個片區將打造成為宜業宜居的產業新城。
廣德市市長周其紅表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讓滿目瘡痍的礦山變為郁郁蔥蔥的青山,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近年來,
廣德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兩手抓,秉承“以用定治”的原則,統籌推進礦山土地的綜合利用,讓廢地復活變為發展的新高地。
廣德市通過市場化方式推進復綠盤活廢棄礦山的做法,是安徽省因地制宜整合廢棄礦山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成果。安徽改變了以財政資金投入為主、為治而治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積極探索市場化礦山生態修復機制,構建將資源整合利用“以用定治”的礦山生態修復新模式,全面提高了土地開發利用率和用地保障。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胡春武表示,讓社會資本對礦山修復進行總體規劃設計,以此為基礎來實施修復工程、優化空間布局、導入相關產業,既實現了科學修復,又助推了當地產業發展,也是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縱觀安徽全省,在社會資本的參與加持下,“以用定治”成了不少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現實路徑,且頗有成果:馬鞍山市當涂縣曾經廢棄的國安采石場變成了一座大型野生動物園,蕪湖市繁昌區峨山頭廢棄礦山從荒山禿嶺變成了“城市綠肺”,淮北市綠金湖礦山從采煤塌陷區變成了城市生態走廊帶的樞紐……
社會資本喚醒了沉睡的一座座沉睡的廢棄礦山,新杭鎮的牛頭山礦區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關閉的牛頭山礦區在社會資本賦能下,掀開了轉型發展的新篇章,當地對原有廢棄工礦地、生產生活設施及道路房屋進行修復再利用,復古街區、田園綜合體、產業孵化園等就地崛起,一個集辦公、商業餐飲等服務配套和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活力街區初具雛形。
據胡春武介紹,“十三五”以來,安徽省共摸排廢棄礦山3538個,實際修復礦山2516個、面積1.65萬公頃;累計投入資金52.12億元,其中社會資本投入11.5億元。另外,安徽還出臺了《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實施意見》,謀劃建立市場化方式修復廢棄礦山項目庫,現已入庫60個,其中基本符合“以用定治”理念的項目有14個。
接下來,安徽將運用市場化方式繼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的修復工作,采取多種方式,探索更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效路徑。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