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年來,內蒙古錫盟大力推進“雙百”攻堅行動,與此同時
,錫盟自然資源局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工作主線,狠下功夫解決綠色礦山建設、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和不動產“辦證難”歷史遺留問題。截至目前,針對已梳理出的50項履職盡責工作任務已完成了41項,取得了階段性成果9項。
眾所周知,讓礦山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實現“綠色平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對此,錫盟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著力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針對未在有效期內提出延續申請的礦業權不再延續,2021年累計公告注銷過期采礦權有33個。同時,將露天礦山環境綜合治理作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動,制定并印發了《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礦山植被恢復治理技術導則》。在2021年,全盟在期礦山全年累計投入了治理資金16.1億元,完成治理面積55.75平方公里,共實施中央和盟級歷史遺留無主廢棄采坑治理項目20個。
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礦產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在2021年,錫盟積極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有序開展,已編制完成盟級和13個旗縣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初稿,并進行了多輪專家論證。根據“統一部署,分級使用”模式,由盟級統建全盟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目前核心系統已試運行上線。
在落實用地保障方面,錫盟實行“計劃跟著項目走”“容缺受理、并聯審批”“一次告知、限時辦結”“增存掛鉤”等工作機制,強化土地要素保障。2021年,全盟47個項目3573公頃用地取得了國家或自治區批復,項目用地獲批面積同比增長4.5倍。節約集約用地水平進一步提升,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問題300.08公頃,處置完成閑置土地問題142.16公頃,均超額完成自治區年度處置任務。
在推進全盟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方面,錫盟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為重點,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以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為基礎,著重改革創新,促進自然資源集約開發利用和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值得關注的是,錫盟高質量完成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和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工作。
另外,
錫盟切實為民服務,梳理解決群眾不動產登記“急難愁盼”問題,優化服務舉措。例如將5個工作日辦理時限壓縮至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企業為2個工作日)、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理,實現不動產登記、交易、繳稅“一窗受理、并行辦理”,以及不動產轉移登記時同步申請辦理水、電、氣暖過戶等關聯業務,服務高效而便捷,深得民眾點贊。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