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近年來,廣西賀州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持續創新舉措,以融合治理為抓手,全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與復綠復墾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建成綠色礦山35座,復綠生產面積為2200畝地,實施土地整治和工礦廢棄地增減掛鉤治理歷史遺留礦山2438畝,通過綜合治理轉型利用修復尾礦庫332畝,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推行“土地整治+增減掛鉤”模式,將廢棄礦山變成“良田沃地”。為了解決福川瑤族可達山廢棄礦區遺留的地質環境與生態環境問題,賀州通過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在礦區荒廢地開展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間道路及農田防護設施修建工程,將廢棄未利用地改造為水田,新增農田面積531畝,糧食產能增加了42.48萬公斤。與此同時,通過實施增減掛鉤項目,將可達山礦區的工礦廢棄地和部分宅基地復墾為耕地,加以利用,又新增耕地面積1907畝,并種上了黃豆、玉米、芝麻等農作物,讓可達山廢棄礦區變成良田沃地,“披綠重生”,實現多重效益。
二是推行“綜合治理+體旅融合”模式,在尾礦庫上建成“足球小鎮”。立足平桂區木橋面廢棄尾礦庫水土流失嚴重,存在潰壩、排洪體系失效、尾礦泄露、粉塵危害等風險問題,賀州充分考量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安全與環保工作,采取安全治理模式,通過重金屬沉淀、深埋等方式,為尾礦綜合治理,功消除了尾礦庫的安全隱患,并改造排水排污系統,恢復水體生態。同時,采用網格化片石回填方式,對尾礦庫廢棄土地進行回填、平整,轉型利用建設成為姑婆山足球小鎮,可常態化舉辦足球比賽、冬夏令營、訓練、企業團建等活動,每年體育營收超2000萬元,該案獲評為廣西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三是推行“規范開采+綠色礦山”模式,生產礦山實現“綠色平衡”發展。賀州市為解決生產礦山的生態環境問題,大力推行開采階梯化、生產集約化、建設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管理現代化的礦山開采“五化”模式,遵循“誰開采、誰治理、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逐層對裸露山體、終了邊坡等進行復綠。同時落實礦業權推出機制,對不符合環保等條件的礦山企業予以關閉整頓,對污染嚴重的小、散、亂礦山堅決關停,加快建設綠色、生態、品質、和諧、智慧“五型”礦山。
接下來,賀州將以高標準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資本作用,通過封山封育、輔助再生、生態重建、轉型利用等多種措施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讓賀州回歸山清水秀生態美的自然懷抱,打造生態賀州名片!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