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勢不可擋,各地都以此為導向積極推動綠色建設。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全力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成效顯著,目前建成483家綠色礦山,建成數量位居全國第二,與此同時計劃到2025年,實現全部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縱觀礦山,皆是綠洲一片。
據悉,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建元煤礦從2019年開始投入1500萬元,對42公頃的矸石山展開了治理修復,累計覆土15萬立方米以上,種植了15萬多株沙棘、檸條、樟子松、垂柳和槐樹,安裝了6萬多米滴灌管
路,構建了完善礦山綠化的“自維持、免維護”系統,有效鞏固并提升復綠效果。
據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建元煤焦化工公司總經理助理石小石介紹,通過精準化定位、生態化治理、清潔化運輸、高效化生產及智能化建設,總投資4億元,預計花費4年時間,也即是力爭到2023年底,公司礦山進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鄂爾多斯市自然資源局局長 馬二喜表示,公司已經確定了清晰的目標,計劃今年建成綠色礦山50座;2024年前,將所有的煤礦全部建成為綠色礦山;2025年前,將所有非煤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
在2021年7月,自治區通過內蒙古地質環境保護條例,首次將綠色礦山納入了條例范疇,綠色礦山建設制度標準在逐步完善中。內蒙古廣納煤業集團下屬的烏海市隆昌工貿公司駱駝山礦區是自治區級首家綠色礦山,自2017年開始連片治理,現已累計投資11億元,完成整治面積9.45平方公里。以駱駝山煤礦治理的成功經驗為基礎,烏海市組織編制了《礦山排土場連片治理規范》,為烏海市礦山綜合治理標準體系奠定了基礎,促進對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有效保障南區露天煤礦的長足發展。
內蒙古廣納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肖飛坦言,我們出了烏海市的第一個地方標準——礦山排土場連片區(治理)的地方標準,這個標準也適用于西部地區,干旱荒漠化地區,在礦山開采完了后進行修復,實現整個西部地區的綠色礦山建設。
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東勝、赤峰市北部和呼倫貝爾市中西部三大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內,共建成75家綠色礦山。通過有效推動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優化勘查開發布局,促進礦山生態環境到有效保護、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在今年,自治區還將重點推進黃河流域、錫林郭勒草原、呼倫貝爾草原歷史遺留廢棄工礦地生態修復工程,投入超4億的資金,完成37.28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務;到年底,實現自治區綠色礦山總數達到500家以上;到2025年,自治區所有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