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們的固有思維,在過去幾十年里,擁有“強迫癥”的人們對于色差實在沒有什么好感,大眾都喜歡的是規整、簡單的設計風格,當遇到了石材色差,人們總是急于排斥,想去消除它,或者一定要挑選色差較小的石材。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在設計師嚴重有色差是石材反而是寶貝,色差工程是自然界造物的藝術,且色差越大越珍貴。也就是說,自然的才是最好的,這是為何?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世上也不會有兩塊完全相同的石材,天然的色差恰好是石材的魅力所在。將石材色差充分利用好,它所裝飾的整個空間也隨之綻放出別樣風采。
其實許多客戶因為色差就認為石材品質差,這是對石材物料是不了解所造成的一種誤解。我們大致從幾個方面來了解下石材色差產生的原因:
1、礦層區別
眾所周知,石材是來源于礦山,從上到下、從外到里,分批開采下來的,鑒于自然環境的影響,相對外層的石材能更多的接觸到陽光、空氣和水,而越往內部的石材,沒用這種環境。故而,處于表層礦與深層礦的石材在顏色上存在一定差異,即為色差。
另外,當深層的礦石開采出來后,接觸到存在陽光、空氣、水等全新的環境下,石材也會發生變化,產生色澤上的差異。
2.礦物質含量不均勻
大理石的基礎物質是碳酸鈣(稱石灰石),而在基礎礦物之外,還有各種元素和礦物質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石材千變萬化的顏色和紋理。
例如南美洲地質運動強烈,地下富含銅礦,鐵礦,以及各種金屬礦物質。因此,南美產的石頭一般紋路變化大,而且顏色較為豐富。但其實自然界中的各種礦物質并非均勻分布的,否則勘探礦藏也沒有意義了。所以,這種礦物質的分布不均勻也是造成石材色澤上差異的一種原因。
3.開采與加工方式的不同
從礦山上開采下來的石材為整塊荒料,而將荒料加工成大板時,有不同的切割走向,這種加工差異,哪怕十分注意,也不能完全避免,所以切出來的大板會有或多或少的色彩差異。
4.表面加工程度不同
我們都知道,石材表面的加工工藝有許多種,而同樣的石材品種,其毛面與光面的色澤是不一樣的。
例如,針對石材拋光面,可以拋光到10度,50度、70度、90度,其色澤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石材磨得越亮,石材花紋和色澤就越明顯、越鮮艷;反之則較為模糊,像毛面帶來的是一種朦朧之美。
了解了石材色差的由來后,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的眼光來看待色差。
◆色差是一種天生自然的美
天然的大理石非工業品,她的紋理、色彩需要經過億萬年的地質運動,汲取大自然日月精華方才形成,可謂是真正的“天生麗質”,是自然的藝術品。不同地地勢、環境及層面的石材,則會有色澤、紋理上變化,例如各地不同人,雖各有瑕疵,但并不影響各自散發的美。
◆好色差讓美自然
當我們從藝術的角度來欣賞,從設計的角度去創作,便可發現正是因為色差才擁有更多可能性。例如畫作中多了相近的色彩,利用這種色差就可以實現更多的層次感、空間感以及豐富的美感,完美體現設計師的個人定制方案,讓藝術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有色差的石材通過拼接組合,還可以形成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花紋圖案,甚至對于特別的設計有斷裂線、孔洞的石材也可以保留其缺陷之美。
采集于自然的天然大理石,每一塊各不相同,它的顏色、紋理或許十分相近,卻沒有完全相同。而且在當下這種崇尚自然本真的時代下,石材的色差是自然純正之美,也彰顯了格調、品味與個性,是市內裝飾的新風尚。
◆色差帶來環保功效
色差較于一顏色的枯燥與乏味,這種不容易造成呆板雷同、充滿個性的裝修風格,在這種認知下,被越來越多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國人所接受。
在如此形勢下,因為對色差的理解與接受,石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石材作為裝飾材料更多以其本質面目呈現在大眾環境及視野當中,無形中為環保作了一定的貢獻。
總之,石材色差并非殘次品,而是更多追求高品質生活人的選擇,是自然之美的體現,也是裝飾界的潮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