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田縣鶴塘鎮曾作為知名的“桃花紅之鄉”,隨著生態環保的推進,石材礦山企業騰退,生態公園挺進,演繹了一座座石材礦山的復綠進程,也帶來了礦山著綠裝的新面貌。
再回望這個曾經輝煌的石材駐地,如今在鶴塘鎮棋坪洋礦區舊址內,一座由廢棄礦山改建而成的生態公園綠意盎然,舊礦坑注水形成的水池波光粼粼,吸引了不少周圍村民來此散步。這一副綠色的生態圖展示著礦山發展的今昔之變,伴隨這喜人的綠色逐漸肆意生長,似在書寫著古田礦山復綠的故事……
在2017年,這里只是一個粉塵飛揚的的采石場,由于多年粗礦開采,當地空氣及水質都受到極大的污染。據悉,這座礦山每年可采石1萬立方米,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所以曾經在利益的驅動下,當地人以犧牲生態環境,換來了石材礦山產業的野蠻發展。
古田鶴塘的石材業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興起,石材產業的蓬勃發展,經濟效益日漸提升,但卻是犧牲了環境換來的,礦山生態造成嚴重破壞,但在不少企業看來,這些石材礦山是他們賺錢盈利的“金山銀山”。
而少了綠水青山的發展終究不長遠,對此,古田縣委、縣政府、縣人大,遵循上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審議通過了《古田縣敖江流域到期關閉飾面石材礦山環保設施補助方案》《古田縣敖江流域飾面石材加工企業關停補償辦法》等文件,落實礦企關停退出行動。在2017年11月前,66家石材加工企業全部落實大切鋸機下架等關停措施驗收,為企業發放補償款近2.9億元。
隨后,在2019年4月古田縣委、縣政府開展“敖江流域(古田段)飾面石材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綜合治理”工作,福建古田冠鷹環保建材有限公司作為政府招商引資的企業之一,承接了治理工作中13個廢棄礦山的綜合利用和治理任務。為此,該冠鷹公司投入800多萬的資金,展開派駐人員、興建廠房、購買設備、生態修復等各項工作。曾因廢棄礦山的理石遺留問題,遭受數次不明真相的村民阻礙。終于在歷經多方協調努力后,廢棄礦山政治項目步入了正規,整治效率達到較高水平。
在古田冠鷹建材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順著山路盤旋,記者一行到達鶴塘的礦山舊址,直觀感受到了過去開山采石,給當地植被留下的“疤痕”,原本植被茂盛的山坡已被掏成了一面落差達幾十米的峭壁,整個礦區山石大面積裸露,水土流失也極為嚴重。
為了修復該礦山,最大限度覆土復綠,采取了覆土種植的方法,選用了紅葉石楠、刺桐等適應性高、生長快、維護少的植物種植。于是,慢慢地,茂盛的植物開始遮擋住了礦山昔日的創傷,一抹抹喜人的綠意逐漸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蔓延開來,迎接自然的洗禮。在2020年底,敖江流域(古田段)這13個飾面石材廢棄礦山自然修復治理市級驗收會上,相關整治項目按照階段性覆土綠化計劃目標及專家整改要求,已經完成了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任務,順利通過了市級驗收。
如今,在鶴塘礦區,除了星星點點的綠,還能看到昔日礦山的華麗轉身。一方面目前礦區這的采石、碎石、清運等工作井然有序,這是整治項目引進了一條碎石、機制砂生產線與一條石制品生產線,旨在通過清理后產生的廢棄渣石“變廢為寶”,制成機制砂,有效增加治理企業的收入,實現了生態效益的雙贏;另一方面,古田正大力引導當地石材企業主動轉型或向外投資,進而培育現代農業、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傳統加工、機械制造、礦山廢棄物利用等替代產業,推動企業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