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廢棄礦山修復治理與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火熱開展,越來越多的礦山披綠裝,換新顏,迎來旅游業的發展,這里我們從一個民眾的角度感受江西廬山礦山環境與經濟的變化。
在5月22日,廬山白鹿鎮邱家坳村民陳某結束了一上午的忙碌,坐下休息,遠看門外是青蔥的大山,細聽小河的流水潺潺,想著中午滿屋子客人熱鬧場景,內心十分高興。
而在3個月前,他還是在外謀生的廚子,一年到頭鮮有時間回家,因為這個職業是越到節假日越不得閑。但在今年春節期間,總有人敲門詢問是否有飯吃,做廚子的陳超一聽就樂了,看著每天如潮的游客,瞬間萌生回家開農家樂的想法,覺得這個買賣可以。
陳超家所在的邱家坳位于秀峰景區,站在村口就可看見飛流直下的兩條瀑布,一個是開先瀑布,一條是馬尾瀑布,這也正是千百年前,詩仙李白所指的的“飛流直下三千尺”,其觀賞景致的確妙不可言。
陳超表示家鄉這里確實是個好地方,背靠香爐峰,家家用的是山泉水,出門所見皆是好景。談及為何之前沒有開農家樂,坦言以前出門打工也是為了生活,沒有那些條件。要開農家樂不僅要有好風景,還要有人氣,但在2020年以前邱家坳什么條件都不具備。
因為從前這里是有名的污染村,邱家坳隸屬的秀峰村花崗巖資源豐富,村里世世代代都是靠開采、加工、出售石材為業,陳超的父親,他的爺爺也都是吃的石材飯,自己從14歲便進入這行做石材粗加工。盡管石材生產頗有收益,2000年初他的月收入就達到近7000元,但他卻越來越不想干了。由于做石材加工,每天都是灰,每年村里體檢都能發現好幾個塵肺病,一旦得病便是多年辛苦一朝落空。這病不僅在人身上,還有看得見的青山變成了瘌痢頭”,小溪變成了“牛奶河”,人在其中苦不堪言。
于是,陳超改行做起了廚師,十來年的時間里他去過很多城市,但就是不想回家。而這種情況自2016年開始改變,當年,廬山市鎮村三級聯動,主動作為,永久性關停和拆除白鹿鎮石材企業200余家,搬遷近20萬立方米方料和8萬件石雕工藝品,徹底關停了礦山。
一時間因為石材礦山的關停,秀峰村的人們失去了生活來源,隨之而來的集體經濟收入更是嚴重縮水,從以前的一年上百萬一下子降到了9.5萬元。這時候陳超暗自慶幸自己的早年選擇,沒有卷入這場失業潮。
隨后他發現村里空氣逐漸好了,漂浮的粉塵沒有了,能看見藍天了,也能放心喘氣了。下游的秀峰港清澈了,小魚小蝦回來了,村民們又開始在河邊洗衣服了……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他越來越愿意回家,只是想著雖是環境好,但沒有賺錢的路子。
后來在2019年,邱家坳開起了動員大會。會上,村干部們向村民描繪了一幅極其秀美,又極其誘人的農業示范園圖景:村里道路平坦,房屋別致,青山蒼翠,綠水潺潺,村民不用外出務工,守在家門口就能大把賺鈔票。臺上干部滔滔不絕,大拍胸脯,臺下民眾將信將疑。這樣的動員大會前前后后開了但是,有這個想法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在去年3月份,全體村民一致通過要走向生態求發展的道路,全力將從小生活的邱家坳打造成讓“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好地方。
于是在2020年,廬山市提出了“一鄉一園、一鄉一景”工作思路,邱家坳全面展開了“七改三網”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自此鄉村道路、房屋、庭院、溪流、小橋、圍欄煥然一新又別致美好,陳超頓時很欣慰而感動,曾經自己想要逃離的家鄉如今又變成了心中最美故土,也能讓來自城市的游客找到詩意的遠方,讓心靈稍作休憩。
不僅如此,村里還種植了百畝金桔、黃桃、油桃,把水庫改造成百畝垂釣園利用村中老舊建筑沿溪水建成“廬山民宿第一村”,形成集春天賞花,夏秋摘果,日常垂釣住宿為一體的民俗村,一方面建立了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更是有效帶動了村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
據悉,在沒有做任何宣傳的前提下,2021年春節,邱家坳涌入了游客至少20萬人次。預計到2021年旅游人數可以達到120萬人次以上。陳超表示,在好風景好人氣都具備的條件下,他將自家小樓改成了餐廳,試營業階段每周都是爆滿,預計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并感慨,從前認為挖山采礦才能致富,當致富也造成極大污染,如今明白綠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銀山!
縱觀江西廬山白鹿鎮邱家坳,最初致力于礦山開采加工,從賣石頭到如今的賣風景,從污染到環保,邱家坳人找到了綠色發展的道路,秀美山水與豐收收入并存,過上了富有而詩意的生活,真正詮釋了綠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