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日前,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在鄭州召開2021年全省自然資源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圍繞礦產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和實施的舉措。
此次會議指出,河南省自然資源系統始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責,根據“一張藍圖保發展 一體共治建生態”思路,圓滿完成了去年和十三五規劃的目標,自然資源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邁入2021年,圍繞“十四五”計劃,河南省將針對資源資源工作著力實現“四個進一步”:自然生態質量進一步改善、國土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耕地保護責任進一步壓實、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強化保障,推動自然資源治理更加現代化。
記者注意到,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的此次會議呈現了幾大亮點,在確定的“三大行動”和九項重點任務中,特別是在礦政管理上以生態強省作為目標凸顯了以生態保護為先的發展原則,也更有利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
強力保障高質量發展,推進新一輪地質找礦工作,是河南省自然資源廳2021年確定的九項重點任務之一。該廳要求,要著力提升礦產資源供給能力,謀劃新一輪地質找礦,加強礦產地質儲備,放眼國內及國際市場,推動省內礦業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強化戰略礦山勘查,以金、銀、鉛鋅、鎢、鉬、鋁土礦、“三稀”礦產、螢石以及重要非金屬礦產為主攻礦種開展找礦工作;優化建筑石料、石材類露天礦山布局,科學有序投放一批大型建筑石料、石材類礦業權,切實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據悉,在“十三五”時期,河南大力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共投入了地勘資金達60.52億元,新發現礦產地282處。2020年,河南財政安排資金7650萬元,實施33個地勘項目,新發現礦產地16處。同時,河南省收取建設項目壓覆補償費1.16億元,實現了項目成果財政收益轉化。此外,該廳還積極引導地勘行業轉型發展,地勘工作向民生領域逐步拓展,在農業、城市、工程、旅游地質等服務型領域作用日益明顯。
此次會議,河南省自然資源廳提出,在2021年,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礦產開發布局將持
續優化及規模化,綠色礦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建立。
近年來,為優化礦山布局,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科學規劃23個露天礦山開采區,堅持“關小上大”,完成22個大型建筑用砂石料類礦業權出讓。同時大力推進推進5G礦山建設,在河南焦作開發5G礦山綠色智能及礦產資
源綜合利用項目,實現了全省范圍內該領域的重大突破。另外,在政策上助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礦業權審批流程,三級礦業權申請審批“一網通辦”,省時省力。
在2021年,該廳把重規模向重效率轉變作為重點任務之一,全力提升礦山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常態化展開資
源開發利用水平的調查評估,積極推廣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形成企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共
同治理機。嚴格落實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制度,有效提高礦產資源配置效率。
此外,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還提出,把實現由重開發向重保護轉變作為重點目標之一,更新理念,切實將保護
修復放在礦山資源管理的首要位置,統籌推進礦產開發與自然生態保護,加快礦業綠色發展的步伐。
據悉,“十三五”以來,河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方針,扎實推進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啟動修復重大工程,“三山”整治行動成果豐碩,超額完成“三區兩線”廢棄露天礦山恢復治理。“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共完成治理10.44萬畝,全面完成重點城市歷史遺留礦山恢復治理任務,修復治理12.22萬畝,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92家,省級綠色礦山162家,居全國第一。在2020年,積極謀劃總投資246億元的10個重大項目,申報進入中央重點生態保護修復資金項目儲備庫。實施生態修復治理示范工程,總投資63億元的南太行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項目已完工80%,完成礦山修復37萬畝。
在2021年,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將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圍繞“三山四流域”,完善安全功能、生態功,兼顧景觀功能,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并構建多方參與的生態保護修復資金投入機制,鼓勵各地實施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加快推進“十四五”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在三條控制線外區域,優化調整礦產開發布局,構建重點突出、集聚開發的勘查開發格局。常態化開展礦山整治,抓好礦山整治后續工作,抓好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內的露天礦山修復項目,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現礦山變青山,礦區城景區。與此同時,在2021年年底將評選表彰一批生態保護修復先進縣(市),在資金下達和資源配置方面給予傾斜支持,讓礦業發展更加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