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10月21日,2021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隆重舉行,匯聚了業界大咖,暢談礦業發展之路,點亮未來之光。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表示,不久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并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但中國礦業嚴重滯后其他產業發展,是原本嚴重短板的產業雪上加霜,礦業與中國經濟規模和需求形成嚴重失衡。
陳景河坦言,近期全球能源、鐵、銅、鋰等價格暴漲及供應極其緊張問題,讓人們重新認識到,礦產資源是工業社會最重要物質基礎,礦產供應短缺將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安全。
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最大的礦產品消費市場,中國大多礦種消費量占據了全球的50%。但中國礦產資源依然嚴重短缺,是全球主要礦產品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大多戰略性礦種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所以他認為,礦產供應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
當前中國礦業企業與與全球礦業企業差距顯著。據了解,2021《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500強中,46家全球金屬礦業企業中只有7家中國企業,且體量規模有較大差距;中國僅一家企業進入前十。如此嚴峻形勢下,陳景河強調,中國迫切需要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礦業企業。
陳景河表示,新的市場需求與變革給礦業公司提供新的機遇。當下,全球去碳化加速了新能源革命,以電動化代替內燃機成為新能源革命的先鋒。能耗和碳排放量較低,是綠色經濟,銅將成為新能源革命、電動化、智能化的關鍵金屬。此外,由于礦產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全球最好礦產資源基本被西方公司控制。中國礦業企業作為全球礦業市場的后來者,必須有獨門功夫才方有趕超的可能。
對此,陳景河提出了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礦業企業建議:
一是要在全球控制礦產資源應與其市場地位相匹配;
二是要按國際規則管理運營是基本要求,同時形成應對風險能力;
三是要解決全球化人才不足短板,彌補國際化經驗不足缺陷;
四是要應用中國企業創新能力與技術,形成新的技術優勢,實現趕超;
五是要中國優秀文化與海外所在國家實際相結合,開創具有中國特色全球化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陳景河認為,礦業是最適合中國企業及中國人的行業,以為礦業是一個艱苦卓絕的行業,中國人最能吃苦耐勞,同時礦業開發是一項技術活,找礦很艱難,且每個礦山都要獨立研究和設計,而中國企業的礦業開發技術與工程能力為全球所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