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石材產業,麻城的發展一直備受期待與矚目,據悉,在11月3日,黃岡市召開“千人進千企”行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麻城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提名人選葉旭介紹麻城市“千人進千企”行動工作成效及舉措。此次行動,麻城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市場主體,既高標準做好了“規定動作”,又大膽創新做好了“自選動作”。
解決難題,破解企業發展瓶頸
據了解,“千人進千企”專項行動,由麻城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市“四大家”領導全員參與,對全市374家重點企業和項目建設提供包保服務,致力于破解企業發展瓶頸,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市政府組織了51家企業和項目參加營企業簽訂貸款授信協議,華建石材、金蘭農業、中豚生態養殖等6家企業現場與工商銀行簽訂貸款授信協議,協議金額達5.52億元,農商行現場向萬博汽配發放貸款1000萬元,建設銀行與黃岡大別山電廠達成碳排放信貸合作意向,實現銀企合作,互利共贏。
葉旭坦言,今年十月份以來,麻城市先后舉辦了“就業幫扶行動”專場招聘會、“金秋招聘月”等活動,100多家企業參加,提供了4500多個崗位,促成了2000人的就業,切實為企業緩解了招工難的問題。
為著力企業企業“辦事難”問題,麻城市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為56家重點企業掛牌護航。重點關注涉企服務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吃拿卡要、亂收費亂罰款等作風問題,展開常態化監督,專門聘任了20名政務服務觀察員,定期召開政務服務“挑刺會”,并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在全省縣市中率先開創行政審批服務“只說Yes不說No”的公開承諾制,將服務落實到位,事情做到底。
與此同時,麻城還率先開展“拿地即拿證、拿地即開工、五證同拿”的試點,截至目前,已有湖北宏燊汽車零部件、萊納斯智能裝備、麻城市大恒汽車膜片科技有限公司等5個項目成功享受到試點紅利。
發展提速,多項指標位列全市首位
在發布會上,葉旭公布了一組數據:前三季度,麻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1.19億元,GDP總量繼續位居黃岡各縣市第1位,GDP增速由上半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3位。在三季度縣(市、區)季度經濟高質量發展“紅黑榜”考核中,麻城市排名全市第1,考核的6項指標中有3項排名全市第1,有2項指標排名全市第2;在黃岡反饋的22項主要經濟指標中,麻城市有13項指標位居黃岡第1,有2項位居黃岡第2。
到目前,麻城市工業企業新入規18家,與去年12月相比,凈增16家;商貿企業新入限37家,凈增10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新入庫135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68個,億元以上項目41個。新入規、新入限和新入庫項目個數均排名黃岡第一,“三入”工作成效顯著。
此外,自黃岡提級調度的15家重點企業中,麻城市有2家企業在第三季度就提前超額完成了年度產值(零售額)預期目標,7家企業產值總量超過了2020年全年產值;在7個重點投資項目與工業技改項目中,僅其中5個項目就超額完成了2021年投資計劃。由此可見,麻城多項指標位列黃岡首位,發展正全力提速中。
發展突圍,石材行業產值超158億元
葉旭表示,通過“千人進千企”專項行動,麻城更加注重提升干部抓經濟工作的能力,逐步完善抓經濟的手段方法。
一是通過深入走訪,實現了存量挖潛。在推進行動過程中,要求市領導定期到包保服務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市直部門堅持定期到企業現場辦公,黨員干部定期與包保企業對接,全面精準獲悉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與企業一起展開產業鏈與行業發展特單的剖析,引導企業規范經營管理和統計臺賬,消除統計執法引起的顧慮,做到統計數據的“應統盡統、應報盡報”。
二是通過政策制定,實現增量引入。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準確洞悉企業需求,梳理出制約該市石材、汽配、建筑建材等支柱產業發展突出瓶頸問題,從而研究制定推動現代農業、裝備制造業、交通物流業、建筑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支持政策。
尤其針對推進石材產業鏈建設工作,麻城著力從礦山開采、石材加工、交通運輸、平臺貿易、綜合利用等多方面找出癥結,以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為重點目標,研究并出臺了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若干政策措施,構建了支持石材產業發展“1+1+N”政策體系,受到市場主體的積極響應。
通過狠抓經濟,石材產業發展有極大提升,據數據顯示,全市石材行業產值高達158.9億元,創稅收6.93億元,產值和稅收均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