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歷故宮的人就知道,那是何其雄偉,作為紫禁城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起構筑了世界級的華麗與恢弘氣勢,無可睥睨。在幾十年風雨中,巋然而立,而支撐這片雄偉的則是我們常用的大理石漢白玉。
漢白玉以顏色潔白、光澤細膩、外表美觀而聞名,在建筑史上頗具地位,不光是三座大殿臺階,還有像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和華表、以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為代表的國家級祭祀圣地,都是漢白玉的杰作代表。
據有了解,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有人在北京西郊山上發現了這種“玉石”,溫潤潔白,陽光下更是光澤閃爍,如玉石般玲瓏剔透,同時細看之下,發現這石頭表面還有隱藏的獨特花紋,神似膚色白皙的美人流汗時的印記,于是由此的名為“汗白玉”。
步入漢朝時期,這種“汗白玉”作為玉石雕刻,深受皇家貴族青睞,也聲名遠播。當時的上層人士為彰顯省份地位,采用這種這種“汗白玉”打造棺材,同時若更有錢財地位者,還可將家里的亭臺樓閣用汗白玉雕琢而成,更顯氣派。故此,汗白玉在漢朝時期一度盛傳,也因此在建筑界作為名貴的石材材料隆重登場。
隨著時間流逝,漢代以后的工匠人沒多少知道這石頭的“汗跡”一說,只知它是從漢朝開始盛行,于是“漢”漸漸取代了“汗”,流傳使用至今的便是漢白玉了。
漢白玉是一種白色大理石,被廣泛應用,深受喜愛,當下除了北京房山漢白玉,還有四川寶興及湖南耒陽的漢白玉,除非專業知識儲備較強,否則也難以區分。但不管哪中,漢白玉已經榮登石材界的榜首,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它在建筑領域的地位至今無“石”可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