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運用,是最早的建材,大約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就大規模的使用石材作為建筑裝飾,到如今已承載了上千年的文化。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石材才有石材需求的加大,更多是源于進口,對于石材發展,我們采取的是短頻快的方式,沒有過多的吸收和思考背后的意義所在,造成國內石材在設計方面一直未有所突破,規格和鋪貼方式上較為規范和普通,沒有新意。簡而言之,我們做的一直是基于石材本身進行的設計。
到底石材發展該如何突破瓶頸,做出更好的設計呢?我們有什么思路,大致如下。
1.石材設計出了石頭本身的加工,應該礦山源頭相結合。
設計師通過實地走訪礦山,零距離靠近石材,激發創作靈感。例如石材獨特的文理、色澤。都需要我們用心感悟,賦予情懷,如此多看多思才能有更好的作品。同時處于石材源頭的石材精英也可為石材設計師提供不一樣的認知及形成思想火花的碰撞,集思廣益,共同為石材增光添彩。
2.品牌意識的強化。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品牌效應,石材也不例外,開始重視起品牌宣傳,我們通過國內外石材展,不斷學習提升自我,更將石材的魅力匯聚成專屬的品牌,弘揚當下。
3,注重石材體驗感的提升,極佳的體驗比文字更有說服力,因為石材的所有信息集中自空間裝飾中,在這里,不僅是空間配角,石材儼然成為了裝飾故事里的主角,從設計上提升石材的附加值,傳達更多的石材文化和遐想,是石材設計發展的一個方面。
4.立足國內石材,揚其所長。目前我國石材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石材破繭而出,與國外石材可平分秋色,但是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石材建筑裝飾仍是以國外石材為主,設計師也忽略了我們自己的特色,因此將國內石材更多的代入人們的視野范圍,讓其成為主導,也尤為重要。
因此,對于石材,本身已是天然且有增無減的自然資源,不僅是開采使用者,做為設計師我們也該充分挖掘它的潛在價值,讓石材在品牌+設計的
道路上越走越遠,越做越好,讓石材價格真的與其價格更為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