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內鄉縣板廠鄉,原板場鄉。板場鄉有3億立方的高品質花崗巖,鈣石資源,石材加工是群眾收入的傳統產業。主要石材品種有:梨花白、梨花紅、芝麻白、芝麻灰、染色板等。
板場鄉堅決叫停了近百家不達標的小加工企業,板場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堅定踐行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鄉黨委書記李耀武多次指出,圍繞“綠水、藍天,青山,規范、安全”十字方針,咬定環保不放松,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在立足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嚴格規范生產經營,織密環保網絡,保護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進行了礦山復綠、揚塵治理、水污染防治、廢渣利用,規范生產等一系列綜合治理工作,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轉變。
礦山復綠換新顏。按照綠色礦山發展要求,板場鄉主動與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探開發局第五地質勘探院聯系,制定科學礦山復綠方案。對所有礦口動用挖機鏟車80余輛進行全面復綠,種植紅葉石楠、大葉女貞、塔柏、馬尾松等樹種14萬株,撒播狗牙根、黑麥草,爬山虎等草籽4600公斤,復綠面積800余畝,使礦山煥發出勃勃生機。
多措并舉抑揚塵。板場鄉籌措資金705萬對5公里礦山主路路面進行平整硬化,在礦山主路修建淋水站2座,對運輸車輛噴淋除塵,使運輸車輛清潔運輸;每天不間斷對道路進行灑水作業;所有開采加工企業均配備霧炮進行霧化。通過以上手段,粉塵得到有效遏制。在鄉政府主導下,鄉石材協會籌集資金409萬修建沉淀攔水壩五座,十級沉淀池一座,配備污泥壓濾分離設備一套,各開采點修建3級沉淀池66個,沉淀池按照環評要求已做防滲措施,對污泥,污水分離后廢渣進行壓縮集中轉運處理,對生產廢水循環利用不外排,河道水質明顯改善;投入資金35萬元,在礦口安裝監控攝像頭21個并與讓河檢測站電腦聯網,對礦口排污情況實施24小時監控。
變廢為寶清廢渣。按照露天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實現廢石,廢渣集中堆放,同時引進大型處理企業,對廢石、邊角料進行破碎進行二次利用,達到綠色礦山發展要求。
規范生產凈環境。按照環境影響評價規定,對廠區地面全部進行水泥硬化做到雨污分流,修建三級沉淀池實現生產用水循環利用,做到清潔無粉塵。目前,板場鄉礦山企業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牢固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環保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板場鄉將繼續按照污染防治攻堅要求,強力推進各項環保整治工作,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和諧發展,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