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工匠精神”一詞火熱出爐后,各行業專家至每個從業者,都陷入了回顧探索與沉思中,“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我們又怎么去踐行這四個字呢?作為石材人,今天我們來聊一些石材行業的工匠精神。
不認真:出口的石材靠“加工”
有這樣一個朋友,16年接了一個外貿的單子,11月正在一邊忙著收尾款,一邊為“最后一批貨”忙得焦頭爛額。
為什么會說焦頭爛額呢?
因為這個外貿單子的負責人來現場驗貨了;
他是一家國外工程公司的采購負責人,
此次采購的是一家四星級酒店的柱子;他們需要對柱子的誤差、用料和集光程度進行驗收,用專業的卡尺測,用樓梯爬上去用手電筒測、趴在地上測光線;
如果這批石材的光澤和拋光片的倒影超過了他們的要求,那么需要再次廠家進行打磨加工,然后再提交驗貨。
多次驗貨是一件好事情,他可以有效的保證石材的質量和誤差。但現實的結果卻是,有些石材加工廠對員工的管理缺乏專業化,嚴格化,做出來的大板,都超過了標準的誤差范圍,大部分都不符合標準,要么多,要么少;
如此,國外客戶對中國企業信任度就降低了,自然外貿量就減少了;
如果在石材領域,對客戶要求如此不嚴格,那這個市場將會混亂不堪!
不專注:“跨領域運作”
在石材領域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跨領域運作,原本只做大板批發的企業,近兩年也開始轉型做家庭裝修,但做了之后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家做了5年家裝的石材企業報價是85萬;
一家做了3年家裝的石材企業報價是80萬;
而一家是剛剛轉型做家裝的石材企業,他們為了打響市場,所以就報了65萬;
結果可想而知,處處遇到問題,大板質量不行,色差太大,做工誤差太大,導致原來只需要3個月就可以完成的,足足用了6個月,
利潤就不用說了,虧損10萬,客戶還不滿意,漸漸的外地客戶就對水頭失去了信任;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多接幾個客戶這樣不就好了;
其實不是,專注比數量重要!
所以,對于石材企業而言,專注非常重要;
不敬業:機器相同,產品有異
工廠的廠長王先生告訴我,他們廠的工人從進廠那天開始,就很少有跳槽的,在工廠一干就是好幾年。王先生還告訴我,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確保了工廠產品質量的穩定。尤其是一些關鍵崗位上的師傅,對工廠來說太重要了。他們對工作極其負責,有時僅僅是生產工藝上的細微偏差,一些已經整理好的石材也要返工。石材出口到很多國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一些工廠的廠長向我道出心里話——我們現在使用的機器和國外的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但產品質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關鍵還是缺少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人。
所以,敬業很重要!
因而,其實很簡單,認真、專注、敬業、傳承,這就是石材人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