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了解到,近年來,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積極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致力于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完成254.57公頃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此舉旨在消除安全隱患、防止水土流失、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并恢復區域內的生態系統功能。
強化機制保障,壓實工作責任
羅城縣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生態保護作為發展的底線和紅線,確保環境問題得到徹底整改且不反彈。目前,全縣共有17個有效采礦權和11個探礦權。為加強對這些礦山企業的監管,縣政府督促企業嚴格按照批準的方案執行“邊開采、邊治理、邊復墾”的要求,同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全面排查底數,分類精準施策
作為廣西的有色金屬和煤炭之鄉,羅城縣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廢棄礦山較多。為了準確掌握這些礦山的具體情況,該縣利用日常礦產資源巡查和土地衛片執法等手段進行了全面排查,建立了詳細的臺賬。根據不同的圖斑自然復綠、轉型利用和工程治理等情況,實施了分類分期的修復治理及銷號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45個自然恢復圖斑(面積82.81公頃)和33個轉型利用圖斑(面積61.09公頃)的銷號申報工作。
狠抓項目實施,力求治理實效
2021年,羅城縣利用自治區提供的1000萬元專項資金啟動了一項歷史遺留廢棄礦治理項目,該項目已于2022年底完成了主體施工,覆蓋面積達19.86公頃,并通過了縣級初驗。2024年3月,市自然資源局組織了終驗,當前正在按照市級終檢的要求進行必要的整改工作。
為進一步推動歷史遺留礦山的生態修復重大工程,目前已完成了24個主體修復圖斑(面積59.33公頃)、16個自然復綠圖斑(面積15.51公頃)以及10個轉型利用圖斑(面積12.62公頃),累計可申報銷號面積達到了87.46公頃。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